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永州5月27日電(陳斌 胡純亮 楊萬里)“現在是幼穗分化階段,要特別注意好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在湖南永州市零陵區石山腳街道悟山里村,謝許平正在田埂上手把手指導農戶科學管理種苗。
謝許平是零陵區遠近聞名的制種達人,1992年踏入制種行業,和技術團隊共選育出優質水稻品種24個,累計帶動1000余戶農戶發展制種產業創收致富。
謝許平(中)和技術人員在交流制種。零陵區委宣傳部供圖
1999年中專畢業后,謝許平回到農村開始流轉土地種植水稻。十多年摸爬滾打,他先后獲“湖南省種糧大戶”“湖南省大規模種糧大戶”和永州市“十佳新型農民”“十佳致富能手”等榮譽。
謝許平意識到,要搞好農業,種子是關鍵。“種業是農業芯片,必須攥在自己手里。”
2015年,謝許平和團隊啟動“破冰行動”,從5000多個品種中“大海撈針”。歷經無數個晝夜的雜交實驗,墾優1683雜交優質早稻種子于2019年終于亮相。
“當年,早稻豐收,以既好吃、又好賣贏得一片贊聲,糧價較普通早稻高15%。此后,墾優1683種子每年銷量都破40萬公斤。”謝許平說。
如今,謝許平和技術團隊共選育墾優1683、惠湘優玉晶等24個優質水稻品種,制種產業越做越大。他還和幾名合作伙伴共同成立湖南佳和墾惠種業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帶動的制種農戶覆蓋零陵區16個鄉鎮(街道),將“零陵制”雜交水稻種子銷到各地。
今年,謝許平發展了水稻制種8000多畝,總產量預計超150萬公斤。“采用機械制種后,效率提升了20倍。”謝許平帶領團隊努力攻關制種機械化適配技術。
制種期間,老謝也有過“慘重的代價”。去年零陵持續高溫,謝許平的1000余畝制種基地出現種子逼熟異常現象,報廢量達15萬公斤,直接經濟損失300余萬元。在和高溫斗爭的過程中,他摸索出了一整套適量追肥、施物理藥劑等方法。
“希望帶動更多鄉親參與制種,走上致富道路,育出更多的好種子。”謝許平說。(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