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走進湖北丹江口市均縣鎮,連片煙田綠浪翻滾,青翠的雪茄煙葉在微風中舒展身姿。
田間地頭,煙農們正搶抓農時揭膜培土,技術員穿梭指導的身影與忙碌的勞作場景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生機盎然的現代農業畫卷。
圖為煙農正在中耕培土
"揭膜要把握'早、凈、平'三字訣,培土要做到壟直、溝深、土實。"在三里坡村煙田里,市煙草專賣局技術員饒克明手持新鮮煙葉,正向圍攏的煙農講解技術要領。
這樣的"田間課堂"每周定期開講,技術人員將復雜的農技知識轉化為"培土五步法""除草三注意"等實操口訣,讓科技知識在壟溝間生根發芽。
煙農余淑芬擦拭著額頭的汗水笑道:"技術員把課堂搬到地頭,手把手教我們標準化管理。
現在種煙既要下力氣,更要講科學。"隨著移動課堂的常態化開展,煙農們逐漸掌握了水肥調控、病蟲害識別等關鍵技術,種植水平顯著提升。
一本本《雪茄煙葉標準化生產手冊》發放到戶,成為煙農隨用隨查的"種煙寶典"。
行走在三里坡村煙田,黃藍相間的誘蟲板隨風輕擺,煙蚜繭蜂在田間飛舞。
圖為技術員在田間釋放蚜繭蜂
這些"生態衛士"的應用,標志著當地煙葉生產向綠色轉型邁出堅實步伐。"用生態辦法解決生態問題,既保收成又護環境。"煙農仇富漢指著整齊的煙壟介紹,通過采用有機肥替代化肥、生物防治替代農藥,煙田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丹江口市煙草專賣局(營銷部)雪茄煙葉試驗站站長王曉娜表示,通過建立病蟲害智能監測系統,結合無人機巡田、物聯網傳感等技術,已實現蟲情精準預警。配套推行的地膜回收制度,讓白色污染變身為再生資源,構建起"種植-回收-利用"的綠色循環鏈條。
圖為技術員對蟲情監測設施進行定期維護
"午后有強對流天氣,請立即檢查排水系統。"馬家院村煙農們收到"武當茄香"小程序推送后,迅速組織隊伍疏通溝渠。
這個由煙草部門開發的數字化平臺,整合氣象預警、技術指導等多項功能,成為煙農應對極端天氣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從"靠天吃飯"到"知天而作",丹江口構建起"空天地"一體化的防災體系。衛星遙感監測大田長勢,無人機巡查病蟲害,物聯網設備實時回傳土壤數據,科技手段為煙葉生產織就立體防護網。
在近期應對強降雨過程中,這套智慧系統幫助煙農及時采取防護措施,有效保障了煙田安全。
在均縣鎮煙葉產業綜合體,標準化車間內,工人們正精心打理著煙葉。這里不僅配備智能發酵設備,還建立起從種植到加工的全程追溯體系。
圖為分級工人在進行雪茄煙葉二次分級
隨著產業鏈條延伸,當地正探索"煙葉+文旅"融合發展模式,雪茄文化體驗館、農耕研學基地等新業態逐漸興起。
"種煙不僅是技術活,更是有奔頭的產業。"談及未來,煙農們眼中充滿期待。丹江口市煙草專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深化科技賦能,推動綠色生產技術普及應用,讓每片煙葉都閃耀生態之光,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動力。
夕陽余暉中,自動噴灌系統劃出銀色弧線,滋潤著連片煙田。
傳統農事與現代科技正奏響和諧共生的新樂章,書寫著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生動實踐。
隨著生態優先、科技賦能的理念深入人心,丹江口雪茄煙葉產業正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圖片由 佘真溪、康子龍 授權提供)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