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老白第114篇原創筆記
前言
上個月,讀到一篇文章,大意是:
職場上,一個人如果突然非常努力工作,不再請客吃飯,也不參加社交活動,業余時間全部用在學習和自我提升上。
身邊的人不僅不會幫他,反而會想辦法把他拉下水。
深以為然。因為人性最大的惡,就是見不得別人過得比自己好。
所以,很早之前我就發現,職場真正的聰明人,都懂得自保:
不是唯唯諾諾,永遠縮在角落,而是主動打破完美,用偶爾的接地氣,換長久的自由呼吸。
01 明槍都躲不掉,何況角落里的暗箭
年輕時,我在傳統制造企業做過10年銷售,接觸最多的,是客戶采購。
每逢端午、中秋這類傳統節日,少不了送些粽子、月餅作為心意。即使不值幾個錢,也沒人傻乎乎提著禮盒直奔對方辦公室,對吧?
然而,有一年,客戶主動打來電話:“小白,今年你給我準備幾盒月餅?”
我一愣,隨即回道:“我手頭有6份,要是不夠的話,您直說,我想辦法。”
他說:“夠了,我只要5份,明天你直接送到我辦公室。記住,走慢點。”
第二天,當我拎著禮盒穿過辦公區,那種無數目光如芒在背的感覺,記憶猶新。后來,我實在按捺不住好奇心,問客戶為何要特地顯眼?
客戶意味深長的說:
“都說暗箭難防,其實,又有幾個人能躲開明槍?與其讓他們整天嘀咕我吃了多少月餅,不如明著讓他們看。信不信,我管不著,我手下的人也有的吃就好。”
當時我似懂非懂,年過40才看透:光鮮亮麗的背后,是永遠有人在你閃耀不到的角落,尋找出招的時機。
02 接近完美,就注定會遭人防備
多年前,朋友圈是遠比現實更熱鬧的社交場,“營造人設”一詞的來源應該就出自于此。
但假如說,你的同事工作從不失誤,朋友圈又永遠積極向上。捫心自問,你會發自內心欽佩?還是刻意保持距離?
找到答案之后,不妨再想想,如果身為管理者,有一個無限接近完美的下屬,你又會怎么相處?
其實,無數歷史人物和現實案例早已給出答案:
“眾人皆醉我獨醒,眾人皆濁我獨清”是最危險的境地。
職場上,越完美,就越容易映照出別人的不堪,最終成為眾矢之的。
心理學有個“出丑效應”:偶爾犯小錯的人,比永遠正確者更受歡迎。
因為,人性本就更愿意親近“有缺點的真實”,而非“無瑕疵的圣人”。
這就是為什么那些總是追求完美的人,換不來真心追隨,而只會讓人產生戒備。
03 真正的高手,懂得主動示弱賣破綻
這幾年,有個詞在網上爆火:接地氣。
尤其當名人展現出隨和、親近的一面時,更能收獲大眾好感。
在我看來,真正的職場高手,會用“接地氣”的自污,故意展示某些無傷大雅的弱點,來吸引未知的攻擊火力。
曾看過一條職場溝通法則:別人自嘲時,千萬不要附和,這會讓對方覺得被冒犯,以及你不知好歹。
因為,很多時候,自嘲不是別人的幽默和自信,更可能是故意拋出來的誘餌和煙霧彈。
就像我曾經遇到過的一位同事,提交方案或向上級匯報,總有或多或少的問題,被要求重新改正。
每次他愁眉苦臉回到辦公室,要么吐槽自己太笨,要么抱怨領導要求過高。久而久之,同事們都覺得他毫無競爭力。
但年終總結時,他的考評卻是“優+”,上級評語:勤奮好學,敢于面對失誤并及時糾正,展現了積極性和責任心。
我想,這應該就是網上常說的“扮豬吃老虎”吧?如果你正在和別人競爭升職加薪機會,遇到類似情況時,不妨細品。
寫在最后
古語云:“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職場上,一方潔白無瑕的玉璧,沾上墨水時更為清晰;而那塊浸染煙火氣的青磚,卻既能堆砌成墻,又能鋪成坦途。
下次轉身時,不妨主動給衣角蹭點塵埃。這不是自我貶低,更是以退為進的清醒。
畢竟,真正的強大,就是從敢于不完美開始。
共勉~
感謝你讀到這里,想必我的文字讓你有所感觸。
歡迎你點個關注,讓老白有機會見證你的進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