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標關注獵聘公眾號 探尋職場的另一種可能
所在行業下行,或是不喜歡目前的工作,內心想過1萬次要轉型,但始終沒有想好方向。
越工作越迷茫......自己工作了十幾年,現在轉型來得及嗎?轉型去哪些行業機會多、發展好呢?
我們在最近的直播中邀請到了獵聘求職顧問、北京百億集團公司人力總經理Robinson老師,針對職業轉型的一些常見問題做出了解答。
希望這些回答能解答你心中的困惑,以下為直播觀點綜合整理。
#01
Q:現在找工作,想要轉型還想要漲薪,有可能嗎?
Robinson:(有可能),我在4月份幫助了一個求職者完成了一個年薪超百萬的漲幅。這個求職者45歲,男性,大連工作,他之前是在房地產和新能源兩個行業工作,主要做戰略管理和基建管理工作,以及還做過1年的職業經理人。
找到我的時候,不太樂觀,當時他已經空窗了8個月左右的時間。我能感受到他的狀態,少了職場經理人那種意氣風發的一個狀態,可能是因為空窗對他的打擊很大。
我首先就判斷,可能是因為行業的變化,導致他的個人能力無法釋放,他原先的行業已經不支持他的能力了。
其次,他與我溝通下來說特別想做職業經理人,我結合外部的市場環境和他個人能力的優勢整體做了一個拆解,比如戰略的管理能力、基建的能力、海外的能力等等。
要判斷外部(企業)最需要的是什么,我們剛好具備,拿出來我們最值錢的那部分能力去匹配企業。
這兩年我們看到很多企業有出海的想法和動作,這名求職者他之前有出海從0到1工廠建設的實踐經驗,這就非常值錢。
同時,還幫他重新做了職業定位,從職業經理人到大廠高管的一個重新定位,最終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幫助他完成了轉型,收獲了國內某知名新能源車企的offer,綜合薪酬接近300萬,實現了超100萬的漲幅。
結合我上面講的案例,首先就是要關注自身經驗,比如說他在房地產積攢了很多這種工程管理的經驗,包括海外和國內的一些工程管理的這樣的一些項目落地的經驗。其次是他對市場、對海外的這種了解等等。
第二點,最好要是向上的,行業發展趨勢好,國家提倡的。最重要的是,行業能夠適配自己,我們可切入的行業,因為我們談到轉型一定是可以落地的,而不是一個空談。
#02
Q:35歲房地產結構設計,想要轉行來得及嗎?沒有方向怎么辦?(看好AI、新能源、低空等行業)
Robinson:年齡這個話題規避不了,我服務的求職者60%都是35+,我非常了解他們的心聲,在我看來,35—45歲這個階段是一個人非常黃金的年齡,像海外很多國家,他們認為40、45歲這個年齡才可以做管理層。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35歲是一個非常好的年紀。
我們要結合我們自身的一些優勢去看,而不是只看外部的一些特別熱的機會,很多人在這方面會有誤區。
就比如提到的AI、新能源、低空經濟,你還要了解這些行業是不是長期持續的一個政策,AI很有很多細分領域,軟硬件的應用,再到機器人,不同細分領域的就業趨勢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選擇適合的自己的賽道很關鍵。
Q:(對個人來說)今年出海是不是一個好的方向?
Robinson:我覺得未來出海是一個好選擇,我們在去年甚至前年,看到很多民營企業還有國企,已經錨向了海外的一些市場,主要原因是國內競爭還是比較激烈。
當然不同國家對產品的青睞不同,新能源行業對一些歐美發達國家比較青睞,你就關注自己過去工作的背景、能力,有沒有能往這方面發展的可能,最起碼英語要好。
其次,個人如果有海外國家的一些實踐經歷就更好,有短暫的這種出國的經歷或是出國工作的經歷,那么我覺得這都是對(個人)轉型海外非常有利的。
當然,最重要還有家庭因素,如果有家人和孩子,就要多考慮下,海外工作有的時候出去一趟,回來一趟不容易。
#04
Q:內向且溝通能力一般的人,適合轉型做什么工作?
Robinson:這個時候我們建議做一些這種性格的分析,根據性格趨向再去判斷。
因為有的人是天生適合做銷售的,有的人天生適合做管理型工作,有的人天生適合做技術。
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不要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這樣對自己的長期發展也好,上限也高。
說回到內向,一般來說可以考慮分析類、審核類的工作,當然在這只能泛泛而談,具體還要根據情況做詳細的職業分析。
#05
Q:12年時間做過4份工作,都是不同的行業,這是劣勢嗎?
Robinson:這就要看4份工作里的職業方向是不是一致的。
比如說集團企業的CFO、財務總監這樣的職位,涉獵的行業多可能就是優勢。
要想清楚自己未來的職業終點是什么樣子的,再回過頭來看自己的職業經歷是不是和這個終點吻合。
一定要牢記一件事,以終為始的思考個人的發展。
那么我們要設置一個終點,然后再去規劃我們現在該往哪個方向走,該怎么走。
Q:從您的視角來看,今年的求職市場有何特點?
Robinson:我覺得今年的這個求職市場情況有幾個特點:
第一個是越來越細分,過去,尤其是一些中高端職位,你把簡歷放在網上,會有很多機會主動找來,今年來看不是這樣了。
除了職位要求的能力外,往往還會設定一些“隱形”的要求,比如說這個職位要解決企業哪些(具體)問題,更加精細化了。
第二個是求職難度增加了,客觀講,過去大家看看網上的一些面試輔導或技巧,稍微做做準備就夠用了。
但今年可能不行了,需要準備得更充分,比如說要結合企業當前情況我們要準備一些東西,企業它在不同階段我們應該怎么去解答這個常規的問題。
第三個是崗位數量的變化,從數據來看,我看到我身邊的很多企業招聘量在進一步下降,大概減少了20%這個水平。
大家也能感受到今年錢不好賺了,流動的崗位和釋放的新崗位在減少,在這種情況下,找到適合的工作會變得不容易。
編輯丨獵霸編輯部
不清楚自己的個人優勢
求職轉型一臉懵,拿不準方向
讓專業的人幫你把把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