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副校長‘上新’,我們又多了一位‘專家顧問’和‘守護使者’。”
“有了‘菁菁法治解憂站’,今后我們的煩惱將由法律智慧解開。”
“這期京滬聯動、線上線下協同的‘菁菁議事廳’活動特別不同。通過研討,我們意識到應當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之上合理使用AI,拒絕‘拿來主義’。”
這堂大思政課上,少年們如是說。
今天(5月27日),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長寧區人民法院)與華東政法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華政附中)共同舉辦,北京互聯網法院和北京市十一學校中學生在線參與的院校合作大思政課《菁菁議事廳:當學習遇上AI》在華政附中精彩開講。
長寧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徐世亮,華東政法大學黨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曲玉梁,華東政法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傅松,長寧區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王飛,副院長趙懿先,長寧區人民法院、華東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附屬中學相關負責人出席活動。北京互聯網法院綜合審判三庭(少年法庭)法官毛春聯受邀“云端”參會。北京市十一學校、華東政法大學附屬中學、上海市長寧區愚園路第一小學、上海市長寧區法華鎮路第三小學師生代表在線上、線下全程參與活動。
活動現場
實質履職:
法治副校長“走新”更“走心”
法治副校長聘任儀式
長寧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徐世亮接過校方的聘書,正式成為華政附中的法治副校長。
據悉,長寧區人民法院于2023年4月就與華政附中共同簽署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共建協議書》,掛牌“長寧區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法治宣傳創新示范點”及“華東政法大學附屬中學中學生社會實踐基地”。自此,雙方合作整合院校優勢資源,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推進送法進校園工作。
從“心”出發:
法治“解憂站”,暖心護成長
“菁菁法治解憂站”啟動
法治副校長帶來的不僅是法治課程,還有對未成年人法治信仰和法治理念的實質性關注和引導。
青春的校園里也會有陽光照不到的角落,老師的教育懲戒是否有邊界?遭遇校園欺凌怎么辦?父母離婚,我的權益怎么保障......設立“菁菁法治解憂站”,是法治副校長履職實質化的向前一步,也讓學生有了傾聽者和護航人。學生可以通過“菁菁法治解語卡”寫下心事、傳遞困惑,由法治副校長一對一“問診”,用法律智慧和暖心對話為學生解開矛盾、消除煩惱。
“菁菁議事廳”上云端:
傾聽京滬兩地少年的聲音
現場研討
從00后“數字公民”的視角看人工智能產品,華政附中學生事務中心的同學們開展線上調研,收集到千余份師生關于人工智能產品使用的問卷。學生代表介紹前期法治實踐活動的情況,并發布《人工智能產品使用情況問卷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顯示“超八成師生曾使用AI工具,超六成學生用拍照搜題軟件完成作業,超五成學生認為AI生成內容不算抄襲......”,揭示了AI使用“效率與隱憂并存”的現象。
隨后,華政附中、北京市十一學校學生代表,教師、家長、專家代表圍繞“當學習遇上AI”主題開展熱烈討論。
據悉,“菁菁議事廳”是長寧區人民法院作為基層立法聯系點,于2023年4月開啟的專為未成年人打造的“協商議事”平臺。在這里,未成年人圍繞他們所關心的法律與社會議題提出自己的“金點子”,為中國法治建設和社會治理貢獻少年智慧。
華政附中的同學提到“AI是拓展思維、聚焦學習重點、制定學習計劃的好‘助手’,能夠幫助提高學習效率,更好地吸收知識。但這需要積極和自律的學習態度。”
來自北京的學生代表則在“云端”表達了“AI幫助我高效找到學習資料,但過度依賴AI可能導致喪失獨立思考能力,不法分子也有可能利用AI進行詐騙。”
家長代表也分享了對孩子被AI“吃掉腦子”的擔心,“高科技固然好,但可能會弱化孩子的動腦和動手能力?”
那么,應當如何用好AI?
專家表示,“AI不是標準答案的生產線,而是發現個體潛能的探照燈”,“學會發現問題、秉持創新思維、獲取思辨能力很重要。”
老師說:“對于AI,要愿用、會用、分析著用,用技術賦能學習與教育。”
法官說:“AI永遠替代不了人的真情實感,就像媽媽的擁抱、好友的陪伴、少年法官對孩子的初心,都是AI學不會的‘靈魂代碼’”,“提高法律意識、安全意識和批判意識,扣好人生第一顆數字扣子。”
從輔助學習效率提升,到數據隱私、學術誠信、法律風險......在場同學、家長、專家和法官代表進行了兼具現實意義與前瞻性的探討。
曲玉梁、王飛對研討活動進行點評時指出,活動展示了同學們高度的人文素養和法治理念,希望學生強化底線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和創新思維,找準角色定位,擁抱時代潮流。
徐世亮指出,長寧區人民法院和華政附中各有優勢,希望通過兩者的“雙向奔赴,強強聯合”,共同探索出更多法治教育的新經驗。他強調,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而來的時代,未成年人不僅是技術的使用者,更應成為規則的制定者和價值的守護者。當學習遇上AI,希望同學們不被AI“取代”,堅守法治理想、堅持“人”的主體價值。
下一步,長寧區人民法院將繼續依托“中國特色現代少年司法制度發源地”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優勢,綜合運用“法治夏令營”“公眾開放日”“開學第一課”等特色品牌項目,不斷創新法治教育方式,在“菁菁議事廳”繼續帶領同學們深入思考與探索富有價值的法律和社會議題,強化法治副校長實質化履職效果。
供稿 | 未成年人與家事案件綜合審判庭
文字 | 王夏迎
攝影 | 葉詩妍
責任編輯 | 阮韋涵
編輯 | 金文斌 謝錢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