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的今天,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值第五個“民法典宣傳月”,廟鎮積極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民法典主題法治宣傳活動,進一步推動民法典走進群眾生活、走入群眾心間。
進企業
5月16日下午,司法所聯合區檢察院在香朵開心農場開展“法治春風進企業 ‘典’點滴滴助發展”法治講座。司法所工作人員認真講解了民法典合同編有關規定,包括合同的訂立、效力、履行、違約責任以及部分典型合同;區檢察院檢察官助理羅曄運用案例解析、條文解讀等方法,向大家詳細闡述了常見涉企犯罪,“民+刑”的解讀,有效增強了企業依法誠信經營意識和合規管理理念。
最后的法律咨詢環節,員工們就自身遇到的法律問題與疑惑踴躍提問,司法所工作人員一一耐心解答。此次活動,大家表示收獲滿滿,在講座結束后紛紛自發地閱讀起了民法典。
進社區
“《民法典》作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為我們的工作生活都提供了堅定的法治保障,大家看看手中的《民法典》,幾乎所有民事活動都能在這里找到依據......”5月9日,司法所聯合鎮信訪辦、綜合行政執法隊、市場所等部門舉辦法治早市,將多部門多領域法律法規“一站式打包”送到群眾身邊。工作人員在解答咨詢的同時,通過以案釋法將法律權利義務精準傳導,幫助群眾掌握日常生產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識和獲得法律幫助的途徑。
進學校
5月26日,司法所聯合鎮綜合行政執法隊前往廟鎮學校,開展“5分鐘法治小課堂”之民法典進學校活動。走廊上,民法典知識展板一字排開,展板上一個個漫畫人物、通俗易懂的語言、發人深省的案例,極大地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便于同學們了解民法典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的實踐意義。課堂上,同學們津津有味地觀看“見義勇為免責”、“未成年人網絡打賞能否退還”等民法典法律知識視頻,抽象的法律條文轉化為生動鮮活的案例,法治種子在心中發芽成長。政府、學校、社會、家庭共同參與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在廟鎮不斷完善。
進社矯
5月16日,司法所針對全體社區矯正對象開展民法典學習集中教育活動。活動中,司法所工作人員圍繞民法典的核心內容和重要意義,結合實際案例,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民法典中關于人格權、物權、合同、侵權責任等方面的法律規定,讓社區矯正對象深刻認識到民法典與自身權益緊密聯系,同時,還鼓勵其要積極融入社會,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進機關、進網絡、
進公共空間
充分利用各類平臺、陣地,營造濃厚的民法典宣傳氛圍。在人流量較大的路口、街道、場所,懸掛宣傳橫幅、滾動播放標語警句、知識掛圖等;在微信公眾號宣傳民法典知識,自覺履行公益普法責任,增強公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內生動力,推動實踐養成。動員機關工作人員學習民法典具體內容,引導其做學習、遵守、維護法律的表率,提升其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為“時尚小鎮 幸福廟鎮”做貢獻。
《民法典》作為我國法律體系中條文最多、體量最大、編章結構最復雜的一部法律,用其無形之手守護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下一步,廟鎮將繼續深化民法典宣傳工作,根據普法對象的實際學法需求適時調整普法方式,用法治守護人民群眾美好生活。
廟鎮供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