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磊)如果孩子空間想象力不足,能不能學好幾何?記者日前在合肥高新區火炬中學八年級(7)班采訪時看到這樣一幕:數學老師趙以源站在講臺上,使用“火花學院”的三視圖模擬器展示3D畫筆拆解正方體。她在數字黑板上用手指一畫,立體圖形自動拆解成平面展開圖,讓學生們更直觀地掌握幾何知識。
如何讓教學資源可視化?合肥高新區采用“教育局+高校+企業”聯合教研新模式,將深奧難懂的科學知識轉化為好懂、好教、好看的交互式可視化資源,為一線中小學師生提供全新的課堂教學體驗。
“改變僅依靠紙本、黑板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方式,突破初中數學抽象概念和重難點的教學。”合肥高新區教學研究室中學數學教研員、電教員馬鳳才介紹,這種全新的模式已經在全區中學推廣。
圖為數學教師正在使用可視化教學資源。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磊/攝
“智慧閱讀的融入,通過海量書籍資源、導師精講、閱讀任務串聯師生共讀、家校共讀,在提升課堂感染力的同時,全面增加課堂‘知識含金量’,進一步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能力。”該校負責人說。
數字化平臺讓教育優質資源加快在全區均衡布局。在合肥高新創新實驗小學,依托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學校構建“資源精準推送+動態評價”系統,為科學素養薄弱學生定向推送科普資源,為藝術特長生推薦非遺微課……
在中國科大附中高新中學沙畫教室,美術老師張志良為記者演示沙畫臺的AR投影模式,沙畫臺變成一塊“魔法沙盤”,沙子自動形成流動的紋理。傳統藝術煥發新生,AI輔助、AR互動等功能,則讓繪畫過程更加個性化,并實現易涂、易改、易畫。
“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們計劃將沙畫與編程、VR等技術結合,讓學生自由創作,在VR虛擬展廳中展演,讓美育跨越空間限制,成為連接情感的橋梁。”他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