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孩子們眼中的兒童友好城市是什么樣的?打造可觀可感的兒童友好城市,溫州還可以怎么做?上周日,一場以《溫州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促進條例》為討論內容的圓桌討論會,邀請了市政府婦兒工委辦的工作人員、法律專家與孩子們親密對話,共答“兒童友好城市建設”這道命題。
希望上學的路更安全、更有趣;能畫上愛心斑馬線,設置小黃帽安全通道,讓爸爸媽媽放心;希望學校和社團能設立兒童意見箱,收集孩子們的想法和建議……站在“一米高度”聆聽孩子的心聲,會發現堅持兒童優先,將兒童友好的理念與要求融入城市建設,是一座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金名片”。
用“兒童友好”點亮城市建設
今年六一兒童節,“溫州娒”將收到一份意義非凡的禮物——《溫州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促進條例》正式實施。這是溫州在全省首次通過地方立法,為兒童友好建設提供法治保障。今后,在城市規劃、公共服務、社區治理等方面,溫州將處處體現“兒童友好”理念,讓孩子與城市一起成長、雙向奔赴。
市政府婦兒工委辦專職副主任王珊珊介紹,2021年11月溫州啟動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系統推進兒童政策、服務、權利、空間、環境、產業“六大友好”,進一步提升了城市的發展活力和競爭力。她還告訴孩子們:“《條例》共有28條,其中第10條和第11條的含金量非常高,規定了在城市建設中涉及兒童權益的,應當開展兒童影響評價,在相關治理決策中充分考慮兒童意見和訴求。這不僅是城市對兒童的尊重,更體現了在城市建設中兒童有了話語權。”
城市建設離不開兒童參與,傾聽兒童的聲音,多方面引導兒童參與,既是城市建設的需要,也是兒童成長的需要。在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中,兒童要怎樣更有效發表意見,實現“兒童友好”與“城市美好”雙向奔赴?
市兒童觀察團成員林思彤建議,她說學校和社區可以設立兒童意見箱,開發兒童參與平臺或應用程序,方便孩子們隨時表達自己對城市建設的看法。此外,還可以開設城市小主人的課程,讓兒童了解城市發展的最新消息,組織模擬城市規劃建設活動,城市建設部門要及時回應和反饋兒童的建議。
用“兒童友好”呵護城市未來
從兒童的視角出發,將兒童友好的理念融入城市的規劃、建設和治理中,為孩子們打造一個宜居、宜學的成長環境,浙江嘉瑞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孫海芬律師告訴兒童觀察團的孩子們,這部為溫州娒量身定制的《條例》,有不少與兒童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
她說:“比如法律明確規定,各職能單位要依據各自職責組織開展兒童近視、齲齒的校園普查和綜合防控,學校、幼兒園、托育機構應當營造良好的教學視覺環境,規范電子教學產品應用,引導兒童合理使用電子產品,這就用法律保障了‘明眸皓齒’工程能持續施行。”
呵護兒童的身心健康,正是對城市未來的呵護。兒童觀察團代表歐陽童歆比較關注社區里配置的游樂設施,她認為游樂設施讓孩子們在學習之余受益多多,希望在社區里建設一批兒童游樂設施,增加社區兒童“微空間”,打造兒童“游戲角落”。
而《條例》實施后,孩子們期盼城市會有哪些變化?市兒童觀察團成員李沐璇說:“上學路上最好能在路邊放一些矮矮的凳子,讓我們走累了可以休息,或者加一些彩色涂鴉,讓上學路像探險一樣好玩。”她還期待醫院、公交站、商場也能多一些兒童友好的元素,“去醫院打針很害怕,希望所有的醫院能像《條例》規定的那樣,用明亮的色彩和卡通圖案,消除我們的緊張情緒。”
打造可觀可感的兒童友好城市,溫州還可以怎么做?兒童觀察團的討論非常熱烈。市兒童觀察團成員馮迦牧覺得,推動老舊小區適兒化改造,如增加兒童休閑游樂場所,新建的小區配套建設兒童活動中心、親子閱讀場所,可以打造鄰里互動的兒童友好社區模式,讓兒童更多地參與到城市建設中。
這場圓桌會,讓孩子們明白“兒童友好城市,就是要將兒童發展的視角融入城市的建設與治理”,用“兒童友好”賦能城市建設與發展,把溫州的強城藍圖變成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施工圖”“實景畫”。
專家與孩子們共答“兒童友好城市建設”這道命題
記者:夏婕妤莊越實習生繆倩倩通訊員趙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