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陳薇】2022年,手握6萬元預算買車,只能買到一臺指導價6.28萬元的宏光MINI EV GAMEBOY。2025年,還是這6萬元的預算,可以提一輛3個月前剛剛上新的秦PLUS DM-i智駕版。
車企的618就是這么激進。
5月23日,比亞迪王朝網、海洋網共計22 款智駕版車型降價,最高補貼達5.3萬元。5月26日,吉利銀河旗下7款車型,也給出最高1.8萬元的現金補貼,基本上是打八折賣車。
2024年下半年,不少車企還表示已經“降無可降”,價格戰空間有限,但因原材料的降價、技術迭代等原因,價格戰今年依然沒有放過新能源車企。
比亞迪、吉利價格戰貼身肉搏
進入5月,國內汽車市場迎來了一波激進的降價浪潮。與4月份僅14款車型降價相比,5月份的降價車型數量顯著增多。
5月23日,比亞迪率先針對旗下王朝網和海洋網共22款車型,啟動新一輪限時補貼和“一口價”活動,降價幅度最高達到了5.3萬元。
降價之后,消費者能夠以不到5萬元的價格購買到比亞迪A級新能源車,秦PLUS DM-i智駕版在綜合各種補貼后價格僅為6.38萬元,裸車價格已經接近小型車的價格區間。與此同時,B級車的價格也已經下探至A級車的價格帶,比亞迪海豹07 DM-i智駕版的限時一口價僅10.28萬元。
比亞迪大幅降價之后,其他車企也紛紛跟進。今年希望沖擊百萬年銷量的吉利汽車,5月26日宣布其銀河系列車型的限時補貼活動。吉利銀河系列車型,包括星愿、銀河L6 EM-i、星艦7 EM-i等多款車型,均參與此次限時補貼活動,補貼后星愿車型售價5.98萬元起。
埃安則針對AION Y、第二代AION V等車型推出了限時一口價,最高降幅達3.5萬元。
5月25日,零跑汽車發布端午節海報,零跑C16增程200智享版一口價11.18萬元;零跑C11增程200智享版一口價10.38萬元。如果再疊加置換或者報廢國補政策,零跑C11入手低至8.38萬元,但從車型來看這是一款中型SUV。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價格戰的核心區間是10萬元以下的市場,這一階段的消費者對價格特別敏感,一兩千元的價差就可能讓消費者轉投隔壁品牌車型。
技術迭代、原料降價打開價格戰空間
這已經不是2025年第一輪集中降價,第三方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國內新能源車平均降價3萬元,降幅達13%,其中純電動車型降幅更達17%。
比亞迪從3月開始就推出了三次促銷。今年春節后比亞迪對旗下大部分車型增配智駕后,海洋網、王朝網部分非智駕版本的入門車型多次推出限時“一口價”,秦L DM-i、宋L DM-i非智駕版起售價降低1萬至1.6萬元不等。
除了技術迭代造成的清庫存降價,原材料價格的降低、車企的精細化管理,也讓新能源汽車價格不斷打開向下的空間。
作為新能源汽車上最重要的部件,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從2022年的60萬元/噸跌至2025年的6萬元/噸。以一輛搭載100度電池的電動車為例,僅碳酸鋰成本單臺就節省近4萬元,為車企提供了充足的降價彈藥。
一直敢率先降價的比亞迪,則擁有研發、制造垂直整合形成獨特優勢。其自研自產的刀片電池、IGBT芯片實現“零中間差價”,DM-i混動平臺迭代周期縮短至18個月,規模化生產使單車成本比行業平均低15%。
吉利也從去年中期開始,進入大吉利體系戰略轉型新階段。在品牌端,極氪控股領克、吉利汽車整合雷達汽車、幾何和LEVC并入吉利銀河等,簡化各品牌之間的層級關系。在研發端、采購端也進行了整合,精簡人員提高規模效益。2025第一季度,吉利控股總費用率進一步降至14.3%,基本已經達到了比亞迪的整體控費水平。
花更少的錢,買更好的車是常態嗎?
新能源車企價格戰如火如荼,對消費者來說,價格戰意味著花更少的錢,享受更好的車。
按照常理來說,消費者換購汽車,一般是朝著消費升級的目標去的,原本擁有一輛A級的轎車,升級的話一般會選購B級轎車或者中大型SUV。
但在當下新能源汽車快速迭代、市場供給豐富的情況下,車企加量不加價為車輛配置更大的空間、更多智能化設備,消費者甚至花更少的錢,就能享受到比舊車更好的用車體驗。于是就出現了2022年拿6萬買車,只能提一輛宏光MINI,2025年,同樣預算可以開走一輛秦PLUS DM-i智駕版。
但是,激烈的價格戰也讓車企盈利更為艱難。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汽車產業利潤率僅3.9%,低于下游工業企業平均水平。而2024年,我國汽車產銷量雙雙超過3100萬輛,創下歷史新高的情況下,汽車行業利潤率也僅為4.3%。
在這種情況下,中小車企可能就要面對生死考驗,諸如哪吒汽車、極越汽車等遇到經營困難的車企,可能還會不斷涌現。
頭部車企雖然尚能依靠規模效應存活,但頻繁的價格戰也會讓車企不得不壓縮上游供應商利潤空間,同時延長賬期應對財務成本,從而增加車輛零部件的安全隱患。
同時,價格戰也考驗著車企的品牌形象、口碑、老車主生態等,因價格戰導致老車主感覺被“背刺”而維權,已經是車企繞不過的問題。
責編:劉安琪 | 審校:陳筱娟 | 審核:李震 | 監審:古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