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提供了很多選擇路徑。但落到每個人頭上,小說還是小說,現實還是現實。只是,小說之中描述的并非不是現實,或者僅僅也屬于現實的一種罷了。人,千差萬別。選擇,也千差萬別。這樣,才有了大千世界,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世界。
許小曼,是小說《滄浪之水》中塑造的一個人物,且是較為特殊的一個人物,這個人物出生在官宦家庭,從小養尊處優,也就是典型的上層社會的標志。在這樣的層次里,池大為與其遇見且發生一段校園愛情故事,又是一個階層之間難以跨越的存在形式。小說之中,不斷寫到,不是自己的東西,去想干什么呢?
不是自己的東西,去想干什么呢?言外之意,許小曼的存在,對于池大為而言,就是欣賞罷了,不可能存在長久之計,更不可能修的圓滿。而這樣的愛情故事之所以存在,就在于差距巨大延續而來的冒險,且這種冒險存在諸多空間,想象的空間之下,或許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內容,這才是這樣的差距巨大的愛情存在的可能性。
在少年少女時代里,一個少女已經習慣了自己養尊處優的階層邏輯,她并不可能直接去找尋到同層次的男士戀愛,因為對她自己的階層過于熟悉,再找一個相同的階層的,這樣以來,意義并不大,覺得不過爾爾,由此導致了那種逆反心理,演變成為小說之中經常使用的伎倆。
比如《平凡的世界》中田曉霞和孫少平,一個是地委書記的女兒,一個是煤礦工人。這樣的安排,實在是不太可能。但如此刻意的安排,目的就在于將這樣的差距越大越具備戲劇性的張力給表達出來。想想看,如果田曉霞直接找個地委書記的兒子談戀愛,是不是毫無看點了呢?
所以到了關鍵時刻,寫不下去的時候,田曉霞這樣的人就只能安排早早地死去這樣的結局。而許小曼在校園時代遇到池大為,由于池大為的抉擇,他們并沒有在一起,一個回到了省,一個去了衛生部,很快,許小曼就成了處長。
許小曼的婚姻是門當戶對的類型。這是極其現實的選擇。但他們的婚姻也成了各自玩各自的存在。成功的男人,選擇多個女人。這竟然成了許小曼默許的內容,誰能夠想到這樣的一幕呢?
在畫外音里,許小曼的最好選擇,可能并不是婚姻,而是單身。因為其本身就不存在著任何經濟壓力,如果選擇單身的形式,毫無經濟壓力可言,還能夠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選擇如何生活。
只是這樣的選擇,沒有辦法對自己的父母一個交待,在官宦家庭之中,在那樣一個時代的話,單身的選擇還是需要勇氣和魄力的。于是《滄浪之水》就進行這樣的安排,一個門當戶對的婚姻,一個各自玩各自的結局。
當然,許小曼就是一個鏡子。在這樣的一個鏡子里,是對于女性的一個警示,如何選擇一個婚姻,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任何一步,險象環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