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張軍紅 袁野 馬丹
5月23日,驛城區沙河店鎮會合慕村的田野里,金黃的麥浪化作豐收的喜悅。收割機穿梭在麥田間,奏響歡快的"豐收曲",而曾經讓人頭疼的秸稈,如今卻搖身一變,成了村民眼中的"香餑餑"。
收割后的麥田里,打捆機的轟鳴聲格外響亮。隨著機器緩緩駛過,散落的秸稈被"收入囊中",經過壓縮、捆扎,不一會兒,一個個方形的秸稈捆整齊排列在田間。村民們戴著草帽、挽起袖子,或用叉車搬運,或徒手裝車,汗水浸透衣衫,笑容卻始終掛在臉上。
"我們會合慕村有2930畝地,小麥剛收完,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就是現在的頭等大事。"會合慕村黨支部書記李喜平站在田埂上說,這些打包好的秸稈,將運往村里五戶養殖戶家中,成為七八十頭牛的"營養餐",大幅降低養殖成本。
養殖戶崔志中難掩喜悅:"我養了七頭牛,以前買飼料開銷大,現在用秸稈喂養,成本一年能省60%,這可幫了我大忙!"從田間到牛舍,秸稈完成"華麗轉身",既解決了處理難題,又為養殖戶帶來實打實的收益。
近年來,會合慕村通過"支部引領+農戶參與"模式,積極探索秸稈綜合利用新路徑,走出一條生態與經濟雙贏的發展之路。如今,秸稈不再是焚燒隱患,而是在循環利用中煥發新生,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
在秸稈綜合利用的探索中,驛城區堅持因地制宜、多措并舉,以會合慕村為縮影,全區不斷推廣"秸稈飼料化、肥料化、能源化"等多元利用模式,既守護了藍天白云,又盤活了農村資源,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向奔赴,為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建設美麗鄉村持續貢獻力量。(編輯 詹云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