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剛下完對華“死命令”,歐洲又忽然成了特朗普的新寵,這劇情變臉速度,誰看了不想問一句:這國際局勢,真有劇本嗎。
荷蘭外長剛跟中國外長王毅見面,白宮立馬警覺,EUV光刻機出口禁令再次升級,這一連串操作,明晃晃就是美國在半導體“卡脖子”路上一條道走到黑,ASML總部在荷蘭,美國對荷蘭下死命令,簡直不留后路,誰還敢說美歐是平等伙伴。
特朗普下一步動作也沒讓人失望,和歐盟主席馮德萊恩通完電話,立刻宣布延后對歐50%關稅,馮德萊恩滿臉寫著“開心”,還順帶給美歐貿(mào)易關系貼金,仿佛美歐聯(lián)手世界就太平了,這種場面話,信了你就輸了。
別覺得這些都是偶然,美國拉盟友組團遏華不是一天兩天了,拜登時代靠“利益捆綁”玩聯(lián)盟,特朗普則差點把美歐小船掀翻,關稅、軍火、俄歐分歧,歐洲那點自尊心被按在地上摩擦,馬克龍之流放狠話要歐洲自立,結果呢,遇到利益還是乖乖讓步。
問題來了,荷蘭真會一直死守EUV禁令嗎,美國真信他們?顯然不是,否則何必一再重申立場,美國想讓歐洲犧牲利益去遏華,又不想在貿(mào)易上讓利,這算盤打得盤盤精,把歐洲玩得團團轉。
特朗普的風向變了,沒能聯(lián)上俄羅斯,又掉頭去拉攏歐洲,還對俄羅斯放狠話,社交媒體上直接痛批普京,明擺著是給歐盟吃定心丸,這不是臨時起意,而是“利益優(yōu)先”的真實寫照,美國這點小九九,歐洲心里難道沒數(shù)。
前幾個月,特朗普還在玩“聯(lián)俄遏華”,歐洲被晾在一邊,現(xiàn)在歐盟一給甜頭,立馬回到拜登老路:聯(lián)歐遏中俄,美國自知打不過三家,選邊站隊是必然,這不是高明,是被現(xiàn)實逼的。
這變局直接影響到70天后的中美關稅協(xié)議,之前中美談妥初步共識,前提卻是特朗普同時對中歐施壓,如今美歐關系緩和,歐盟會不會又站到美國一邊,繼續(xù)在貿(mào)易上對中國下絆子,問問德國新總理默茨的表態(tài)就知道了。
默茨嘴上說要對華“去風險”,減少依賴中國,這話聽著熟悉吧,去年中歐新能源關稅大戰(zhàn)還歷歷在目,一旦美歐在貿(mào)易上達成共識,中國必然兩面受壓,這才是真正的壓力。
回頭看,美國嘴上講規(guī)則,實際一出手就是“死命令”,對盟友是胡蘿卜加大棒,對對手則刀刀見骨,歐洲這些“親美派”嘴上說獨立,身體卻很誠實,這種局面下,想靠歐洲“講理”那是天真。
中國要做的不是寄希望于美歐分歧,而是要有自己的“未雨綢繆”,市場多元化、技術自主權、產(chǎn)業(yè)鏈安全,這三板斧砸下去,才是底氣所在,畢竟靠別人臉色吃飯,永遠都吃不飽。
有人說,大國博弈就像下棋,關鍵時刻看的不是誰走得快,而是誰能穩(wěn)得住,特朗普變陣、歐洲搖擺、俄羅斯觀望,棋局還遠沒有結束。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靠“聯(lián)盟”壟斷技術、靠“關稅”打壓對手,這種套路玩得了一時,玩不了一世,歷史早就無數(shù)次證明,真正決定勝負的,從來不是誰喊得響,而是誰能扛得住。
別被外部風向帶偏節(jié)奏,越是風雨欲來,越要守住自己的節(jié)奏,穩(wěn)扎穩(wěn)打,才能不被人牽著鼻子走。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