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這句家喻戶曉的詩歌,來自于著名的詩人顧城。
在當代文學領域,顧城是一個不得不提的名字,
他是百年一遇的才子,是詩歌界的傳奇。
短短37年的人生里,他的故事宛如一顆流星,燦爛奪目卻又短暫無比,令世人無盡唏噓。
1993年,已經小有名氣的顧城,做了一個令全世界都意想不到的決定。
他在新西蘭的激流島上,突然用斧頭砍殺了妻子謝燁,同一天在家中自縊。
生命最后,顧城只留下了兒子,還有4封遺書,其中一封對兒子寫道:愿你別太像我。
多年以后,兒子如他所愿了嗎?
01:顧城的人生經歷
1956年9月24日,顧城生在北京一個知識分子家庭。
父親是軍旅詩人,母親也是文學家,從小他就耳濡目染,走上了文學道路。
在采訪中,其父母坦言,顧城從小在文學上的天賦極高。
年僅12歲,他就寫出了那首著名的《一代人》。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簡單而又深刻的句子,瞬間戳中人心,即便不認識顧城這個人,估計也聽說過這句詩,被他深深震撼過。
光聽這兩句詩,我們可能會以為,顧城是一個陽光大男孩,這句詩里也充滿著積極向上、不屈不撓的意志。
可事實恰恰相反。
出生于特殊的年代,從小跟著父母顛沛流離,艱難的環境孕育著顧城躁動不安而又敏感的心,成年以后他越發沉浸于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以至于越走越偏,最終選擇結束了生命。
1977 年,顧城在《蒲公英》發表詩作,同行的還有北島、舒婷這些赫赫有名的詩人,朦朧詩的概念就此誕生。
對于顧城來說,詩歌是他的精神世界,是他的人生寄托,他近乎貪婪的沉浸于此,留下了代代傳誦的詩句,把自己的名字永遠的刻在了詩歌的歷史里。
或許他從未想過,自己的人生會出現過另外一個人,然而這個人,偏偏就這樣巧合地遇上了。
1979 年 7 月,顧城邂逅了妻子謝燁,對方年輕貌美,同樣醉心于文學,與顧城一拍即合。
兩人一見鐘情,互生情愫,無數封信件,無一不在互訴鐘情。
眼波流轉間,愛情的種子悄然萌芽,點亮了顧城的生活。
“我們什么都沒說,我們都知道這是開始不是結束。”
那個時候,兩個人都對這段感情充滿了期待,也正是因為這段炙熱的愛,使得一直向往單身的顧城,奮不顧身地走進了婚姻。
婚前,顧城許下浪漫的誓言,要和妻子白頭偕老。
然而婚后,婚姻華麗的面紗被揭開,里面露出的是一片斑駁。
謝燁并不懂婚姻為何物,只是愛了就嫁了,沒想到婚后的顧城依然沉浸于詩歌的世界里,對家務不聞不問。
謝燁這樣的大才女,不僅要照顧顧城的衣食起居,還要忍耐他在生活里的脾氣。
時間久了,愛情在雞毛蒜皮中漸漸搓磨,最后變成了相看兩生厭。
李英的出現,更是打碎了這樁婚姻最后的柔情。
1989年朦朧詩漸漸沒落,顧城開始轉向國外詩歌。
他帶著謝燁輾轉德國,北歐,美國生活,后在新西蘭的激流島上定居了下來。
這座原始的小島令顧城一見傾心,他希望在這里創造出驚世駭俗的詩歌,可是,這樣美好的意境背后卻全靠妻子謝燁來操持。
謝燁依舊要照顧顧城的飲食起居,顧城卻嫌棄做飯太俗氣,命令妻子一鍋亂燉。
他也不允許妻子去外謀生,認為金錢會玷污靈魂,為了維持家計,謝燁只能偷偷拿著手工去外面賣。
不久之后,謝燁生下了兒子小木耳,兒子的到來讓謝葉無比歡喜,她認為這是維系兩人婚姻的保障,可顧城卻對這個新生命毫無感覺,他甚至提議要把孩子交給島上的原住民去養。
這極大地惹怒了妻子謝燁,也讓謝燁對這樁婚姻失望透頂。
為了滿足顧城,謝燁最終還是把兒子送到了原住民的家里。但身為母親的她怎么舍得不去看孩子呢?她總是背著顧城,偷偷去和兒子玩耍。
這在顧城的眼里,是極大的不敬,他多次命令謝燁停止這種愚蠢的行為,大多數時候,他都表現的不像是一個父親,甚至比陌生人還要冷酷。
這段時間,謝燁無比心累,李英又一次的出現,更讓她感到絕望。
三個人的關系無比擁擠,顧城卻似乎甘之如飴。
謝燁為了顧城,甚至甘愿為李英服務,幫她買車票,幫她洗衣服,她親眼看著李英和丈夫顧城眉來眼去,她已經愛到了畸形。
1992年,顧城帶著謝燁去德國演講的空隙,李英竟然背叛顧城逃跑了和另外一個男人結婚,這一消息宛如晴天霹靂,直接擊碎了顧城的信念,讓他感受到了莫大的背叛。
而在顧城長久的控制與壓迫之下,謝燁也終于堅持不住,打算和另一個男人遠走高飛。
兩個女人的背叛讓顧城被現實撕碎了。
1993年,他拿起斧頭揮向妻子,同時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那時,他們的兒子顧杉木才只有5歲。
02:顧杉木的人生
德國漢學家顧彬說過:謝燁是顧城的全部,沒有了謝燁,顧城的生命就終結了。
表面上看,謝燁的背叛使顧城的命運走到了結束,但實際上,一切都是顧城性格里的扭曲和偏執所致。
他似乎不懂得如何被愛,也不知道該如何愛人。
正是這段畸形的關系,讓三個人備受煎熬,也讓他們的兒子成為了可憐人。
顧城留下遺書,告訴兒子永遠不要活得像他一樣。
或許是因為顧杉木從小就沒有在顧城身邊長大,對顧城的印象很淺,所以他的成長軌跡并沒有受到顧城太大的影響。5歲的時候,顧城和謝燁離世,顧城的姐姐顧鄉把他接走撫養。
他在新西蘭長大,被教育得知書達理,性格活潑開朗,18歲考進了奧克蘭大學工程系,妥妥的理工科學霸。
成年那天,姑姑把父親的遺書交給他,他這才聽說了父母的事情,但那時,這些對于他來說已經不重要了。
大學畢業后,顧杉木在新西蘭一家IT公司當程序員,過著普通而又幸福的生活。
真慶幸他沒有被父母所影響,他活成了顧城所希望希望的樣子,這便是最好的結局吧。
你如何評價顧城呢?
歡迎留言來聊一聊。
參考資料
[1]澎湃新聞《顧城 | 一個孩子的思索與快樂》20220525
[2]中國青年報《老舍、梁實秋、顧城筆下的夏天,詩意彌漫,讓人銷“情緒中暑”》20200731
[3]三聯生活周刊《紀念顧城:“一個本真的詩人無法逃避的悲劇”》2020053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