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癲癇,很多人只想到突然倒地抽搐、口吐白沫的場景。但實際上,癲癇的表現多種多樣,這些容易被忽視的細節,很可能耽誤病情!
一、容易被誤診的不典型癥狀
發呆、愣神 —— 失神發作:多見于兒童,表現為突然眼神空洞,動作停滯,像 “卡殼” 一樣停止正在做的事,持續數秒至數十秒后恢復,卻對發作過程毫無記憶。這種情況很容易被家長誤認為是孩子 “走神”“偷懶”,老師也可能會批評孩子 “注意力不集中”。
反復傻笑、扮鬼臉 —— 精神癥狀發作:患者會突然無緣無故地傻笑、擠眉弄眼,或做出一些奇怪動作,還可能伴隨幻聽、幻覺。家人可能會以為患者 “中邪” 或 “精神有問題”。
手抖、寫字歪斜 —— 局灶性發作:主要表現為單側手部不自主抖動,或出現精細動作障礙,如扣紐扣困難、寫字歪斜等,部分患者還會伴隨幻味、幻嗅。這種癥狀容易被誤診為帕金森、頸椎病或低血糖。
說胡話、夢游 —— 復雜部分性發作:患者會突然胡言亂語,或無意識地游走,重復刻板動作。發作后會感到疲憊、困惑,甚至頭痛。家人可能會以為患者 “裝病” 或 “夢游”。
腹痛、心慌 —— 腹型癲癇或心因性發作:患者會突發劇烈腹痛、惡心嘔吐,或感到心慌、有恐懼感,常被誤診為腸胃炎、心臟病。
二、易誘發癲癇的日常行為
睡眠不足:長期熬夜打亂生物鐘,使大腦神經元興奮性紊亂,增加癲癇發作風險。
長時間盯著電子屏幕:尤其是強光閃爍的畫面,屏幕快速切換的光線刺激可能刺激大腦,誘發癲癇。
過度飲水或饑餓:過度飲水會導致身體水電解質失衡,饑餓使血糖波動,都可能觸動癲癇發作的 “開關”。
三、癲癇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項
- 飲食管理:部分患者需遵循生酮飲食,嚴格控制食物種類和攝入量。
- 作息規律: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 情緒調節:避免大喜大悲,可通過深呼吸等方式調節。
- 安全防護:家中包裹家具邊角、安裝防滑墊;外出避免前往河邊、高處等危險場所。
癲癇遠比想象中復雜,發現身邊人出現異常表現,一定要及時就醫排查。多了解這些知識,才能更好地幫助患者早發現、早治療,給予他們更多理解與支持。
溫馨提示:本文僅作健康科普,不替代任何醫療建議。
本文章摘自公眾號——癲憂解惑站,未經允許不得擅自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