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獲悉,黑龍江大學以科技“硬實力”賦能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利用尾礦制備水泥活性混合材料、公路路基材料等資源化綜合利用產品技術,在雞西、鶴崗和伊春等礦產企業實現“變廢為寶”“零廢循環”。
據悉,黑大建筑工程學院聯合龍江礦產與建筑企業合作尾礦資源化利用與產業化項目,聯合雞西、伊春、鶴崗等礦產企業,探索礦山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之路,大力推進“無廢礦山”建設。以石墨尾礦為例,全國天然石墨年產量近70萬噸,尾礦每年排放量約800萬噸以上,目前雞西有五等以上尾礦庫近20座。
圖片由黑龍江大學提供
尾礦堆存作為潛在地質災害風險源,汛期易因強降雨引發泄漏、決堤、潰壩等安全隱患。同時,堆存尾礦存在環境遷移風險,一旦發生泄漏或潰壩事故,可能對下游及周邊區域的居民安全、生態環境和基礎設施造成嚴重威脅。此外,尾礦長期堆存需占用大量耕地、林地等土地資源,且安全防護、生態治理等運維成本高昂,導致資源浪費與經濟負擔并存。一直以來,尾礦是壓在礦山生態肩上的“沉重包袱”,長期制約礦業可持續發展。
黑大建筑工程學院以科研創新為“點金之手”,打通“尾礦-研發-應用”價值鏈路,整合礦產企業和建筑企業資源,對礦產企業尾礦進行研發,將科技成果交付給下游建材企業資源化利用,使尾礦從污染源頭蛻變為可創造經濟價值的“城市礦產”,實現生態治理與產業升級的雙向賦能。
從2010年開始,建筑工程學院通過研發尾礦建筑產品,探索建立綠色供應鏈制度體系,實現“變廢為寶”“零廢循環”,將固體廢物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貫徹到底,擁有多項核心專利技術,3項專利技術實現了成果轉化。通過尾礦資源化利用、尾礦生態環境治理等方式,在雞西、鶴崗和伊春等礦產企業,實現尾礦減量化、無害化,有效提升了資源綜合利用附加值,實現了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共贏,累計實現2000余萬元的經濟效益;項目成果獲得黑龍江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黑龍江省財政廳主辦的第八屆“創客中國”黑龍江省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
- 龍頭新聞·生活報記者:呂曉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