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小米 15 周年戰略新品發布會召開,小米旗下第二款量產車小米 YU7 在發布會上首次公開亮相,新車將于 7 月正式上市發布。
在長達 2 小時的發布會上,雷軍用了一半的時間介紹了 YU7 這款豪華高性能中大型 SUV 。
雖然本次亮相并未公布售價,但從各項配置以及雷軍在發布會上反復對比特斯拉 Model Y 可以看出,小米 YU7 基本是錨定了 25-35 萬的中型 SUV 市場,年輕化、運動型、高性能是這款小米汽車的標簽。
新車尺寸為 4999mm*1996mm*1600mm,軸距為 3000mm。與同級車型相比,新車的尺寸在車身長度、寬度,以及軸距方面都具有優勢。但在高度上,僅僅比定位為 “ 科技獵裝轎跑 ” 的極氪 007GT 稍高,比同級其它車型都要更為低趴。一方面,這使得小米 YU7 整體造型更加年輕、運動;另一方面,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后排頭頂空間。
不過,知危編輯部的同事差評汽車部此前在體驗小米 YU7 時,曾表示新車的后排車高確實略顯狹小。身高 188 的假人坐在后排,頭部空間僅僅余留 7.7 厘米。但是由于后排靠背最大角度可拉至 135 度,乘客往后備箱方向躺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頭頂空間逼仄的問題。
外觀方面,小米 YU7 沿用了小米家族式設計語言,新車前臉采用封閉式設計,大燈樣式采用與小米 SU7 類似的 “ 水滴大燈 ”,但不同的是新車燈腔上部呈鏤空狀。
在外型方面,新車致敬了法拉利 Purosangue 。其超大的前機蓋、車身線條、大溜背以及輪眉設計等元素與后者不能說一模一樣,只能說是“ 好的設計心有靈犀。”
此前,有知情人士透露給知危編輯部,小米汽車產品團隊成員中,有很大部分是賽車愛好者,所以在產品設計之初高度看重小米汽車的性能表現。
在性能方面,小米 YU7 提供單電機和雙電機車型,雙電機版又分為高功率和低功率。其中,單電機最大功率為 235 千瓦;雙電機車型( 低功率 )前電機最大功率為 130 千瓦,后電機最大功率為 235 千瓦;雙電機車型( 高功率 )前電機最大功率為最大功率為 220 千瓦,后電機最大功率為 288 千瓦,綜合功率達 508 千瓦。
最大功率與同級競品的高配版車型功率相比,也具有一定優勢。
小米 YU7 最大馬力可達 690PS,零百公里加速為 3.23 秒,最高時速可達 253km/h,在同級中確實有不錯表現。
從成本角度來看,續航是整車最貴的配置之一。小米 YU7 一共有三個版本,標準版、Pro 和 Max,續航里程分別為 835km、770km 以及 760km。前兩個搭載磷酸鐵鋰電池,Max 版本則搭載三元鋰電池。與 Model Y 2025 款車型相對比,后者的后輪驅動版續航里程為 593km,全輪驅動版則為 719km。小米新車在續航表現上確實略勝一籌。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小米 YU7 全系采用了 800V 碳化硅高壓平臺。此前,小米 SU7 基礎版采用 400V 電壓平臺,這一事實被人反復詬病,因為目前 20 萬以上的國產車已基本標配 800V 高壓平臺。而此次全系標配 800V 高壓平臺,強化了小米 YU7 基礎款的競爭力。
除此之外,小米 YU7 的 Max 版本還可以支持 5.2C 的最大充電倍率,充電 12 分鐘可實現電量從 10% 到 80%,最快 15 分鐘可以充電 620km,能較為有效地緩解駕乘者的用電焦慮。
除了在電壓平臺層面的全系拉齊,小米 YU7 還拉齊了輔助駕駛系統全套硬件。新車全系標配英偉達 Thor 車載計算平臺、1 個激光雷達、1 個 4D 毫米波雷達、11 個高清攝像頭以及 12 顆超聲波雷達。
其中,英偉達 Thor 車載計算平臺采用 4nm 工藝制程,擁有 700TOPS 算力性能。可以和同級友商們做個對比,價值 31.35 萬的特斯拉 Model Y2025 全輪驅動款采用的是 HW 4.0 作為輔助駕駛芯片,算力達 720TOPS;極氪 007GT 四驅智駕版和小鵬 G9 四驅 MAX 版皆采用英偉達雙 Orin-X,總算力達 508TOPS 。如果小米 YU7 基礎版的售價能拉低至 25 萬或以下,將對極氪 007GT、小鵬 G9 等同級車型構成極大威脅。
總的來說,如果小米 YU7 的售價確實如市場廣泛預料般在 25-35 萬的價格區間之內,其憑借著年輕化運動感外形、高性能表現、品牌營銷力能在同級新能源車型中有著較大的競爭力。
此前,高盛在 4 月 17 日的報告中預測小米 YU7 在 2025 年銷量大約為 85000 輛,到 2026 年,預估銷量將有望達到 36 萬。高盛集團提到,今年以來,小米汽車的交付量逐周上升,這意味著小米汽車的產能擴張取得良好進展。隨著小米汽車二期工廠已處于收尾狀態,小米汽車的產能將進一步釋放。
在知危編輯部看來,高盛集團對于小米 YU7 在 2025 年銷量預估略顯保守。小米 SU7 系列從正式上市至今僅僅過去一年零兩個月,累計交付量就已達 25.8 萬輛,平均每個月交付 1.8 萬臺,這成績已讓大部分造車新勢力望塵莫及。即使在 3 月底發生重大輿情事件后,小米 SU7 的 4 月銷量依然堅挺,達 2.8 萬。這背后也反映出消費者對小米汽車品牌的信任與支持。在小米 YU7 產品力并不弱的情況下,新車極有可能幫助小米汽車再贏一局。
此外,乘聯會數據顯示,2024 年 4 月至 12 月期間,20-30 萬價格段純電車型累計銷售 129.8 萬臺。據小米官方消息,小米 SU7 去年一年賣了 13.7 萬輛。也就是說,小米 SU7 能搶占 10.5% 的同級市場。
小米 YU7 雖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會與小米 SU7 的價格帶重疊,但是其能夠搶占的市場的比例也不容小覷。如果按照去年一年 20-40 萬價格帶純電車賣了 178.7 萬臺的體量來看的話,性價比十足的小米 YU7 在今年下半年的銷量會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間。
按照小米 SU7 能保持 2.8 萬月銷量、小米 YU7 能復刻 SU7 的成功來看,2026 年,小米汽車業務將有望沖擊年銷 70 萬輛大關。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小米 YU7 并非高枕無憂。
此前 SU7 輿情危機帶來的長尾效應、樹大招風的現實原因,以及產品外觀原創性問題,終究是小米全系車型繞不過的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