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文明村是對一個村莊精神文明建設的最佳褒獎。近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京召開,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溫圳鎮白沙村榮膺“全國文明村”稱號。這個僅有345戶1195人的小村莊,用3年時間實現了從普通鄉村到全國文明村的華麗蛻變,是贛鄱大地上鄉村振興的生動樣本。
黨建引領強根基 鄉村振興展新貌
“多虧了俞書記帶頭成立合作社,我家8畝魚塘去年純收入12萬元。”在白沙村特色甲魚養殖基地,村民俞桂根正在給甲魚投喂飼料。他口中的俞書記,正是白沙村黨支部書記俞文平。
據了解,白沙村堅持以黨建統領全局,創新推行“黨建+合作社+農戶”模式,俞文平帶頭拿出積蓄,并爭取到南昌市委組織部5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改造56畝養殖水面等,打造成片甲魚養殖基地。如今,全村甲魚養殖規模400余畝,年產值1350余萬元,帶動180余名村民就近就業,人均月增收1500元以上。昔日的“荒洼地”變成了“聚寶盆”。
產業富了,鄉村才能更美。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白沙村同樣爭當“排頭兵”:完成所有自然村新農村示范點建設,新建4.5公里村級公路,改造3個河塘和排漬渠道,打造3個文化廣場和公益性墓地。特別是以宅改為契機,三年任務一年完成,俞家、樟坊、熊家三個自然村分別成為“田園水鄉”“鄉風文明”“紅色文化”示范點,形成美麗鄉村新格局。
三治融合樹新風 文明花開香滿園
走進白沙村委會俞家自然村,由百年俞氏祠堂改造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里,不時傳來陣陣爽朗的笑聲……村民們正在這里商議村務,村里的大事小情,大家都已經習慣了在這里商量著來。
這個投資40萬元改造的520平方米空間,不僅保留了祠堂原有風貌,更增設了村民議事、矛盾調解等六大功能區。白沙村堅持以基層黨建為引領,持續推進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探索鄉村治理新路徑。
村里常態化開展“好媳婦”“好家庭”評選,以身邊榜樣引領鄉風文明;村民無償讓地建公墓、拆圍墻助文化長廊建設;12名“法律明白人”走村入戶宣講政策法規,幫助村民化解矛盾糾紛……這些暖心故事,正是白沙村文明新風的縮影。通過“三風”活動浸潤,全村實現“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
民生為本辦實事 幸福生活踏歌來
“以前看病要跑鎮里,現在家門口就能看病拿藥,真是太方便了!”在新建的村衛生所里,村民俞建國正在接受免費體檢。村里投資13萬元建成了標準化衛生所,配備了專職村醫和常用藥品,讓村民實現了“小病不出村”。
“群眾需要什么,我們就干什么。”這是村“兩委”班子的莊嚴承諾。近年來,白沙村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投資13萬元打造“頤養之家”,讓60名空巢老人老有所養;完成全村電網改造,電費同比下降30%;安裝92盞太陽能路燈,照亮村民夜歸路;建設50個治安攝像頭,織密安全防護網;改造132個沖水戶廁,新建4座公廁,人居環境煥然一新。
文化惠民工程同樣深入人心。在新建的村民文化廣場上,每到傍晚就熱鬧非凡:廣場舞隊隨著音樂翩翩起舞,露天電影定期放映,農家書屋藏書3000余冊。村里還組建了文藝演出隊、書法興趣小組,去年共舉辦各類文化活動24場,極大豐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以前農閑時只能打麻將,現在活動多得參加不過來,咱們村里人的生活也豐富多彩了起來。”村民晏金女笑著說。
進賢縣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
jx5622461@163.com
來源:溫圳鎮 曾徐敏/圖片 樊哲平
編輯:熊一鳴
初審:楊春華
復審:萬朝暉
終審:周勇
請下方點一個“在看”
生活愉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