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塘橋街道浦樂生活廣場被多巴胺色攤位與熙攘人流裝點得格外鮮活。以“鄰聚南泉·舒心生活”為主題的鄰里生活節在此啟幕,十大攤位涵蓋便民服務、文化體驗、親子互動等多元場景,吸引數百名居民穿梭其間。
這場洋溢著煙火氣的活動,正是“塘橋共生市集”品牌系列活動的最新注腳。以“聚焦多元生態,服務社群共榮”為核心理念,該品牌通過整合“政會銀企”四方資源,構建起覆蓋全齡段、全場景的多元市集矩陣,讓每場市集不僅成為消費購物的場所,更化作基層治理創新與民生服務深度融合的“生活實驗室”。
記者在現場看到,聯通電子產品展銷區的工作人員正為老人免費貼膜,西餅店攤位前孩子們圍簇試吃,金融機構志愿者同步發放防詐手冊——這樣“商業服務與治理元素同框”的場景,正是塘橋共生市集核心理念的生動詮釋。
塘橋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自品牌成立以來,通過企業服務專員機制精準對接需求,已累計舉辦文化、便民、節慶、主題四大類市集超百場,2024年以來,帶動周邊商戶營收平均增長15%,線上傳播量破40萬次,成功將“煙火氣”轉化為“消費力”與“治理力”的雙重動能。
市井煙火里的“政會銀企”協調機制
在塘橋街道的多元場域中,每逢市集日總能捕捉到鮮活的煙火場景:陸家嘴軟件園午間市集里,白領們捧著咖啡在金融咨詢攤位前駐足;巴黎春天外廣場的節慶市集上,親子家庭在非遺面塑手作區動手創作;雙季花藝市場的“520花漾市集”中,情侶們在999朵玫瑰樹前打卡,而塘橋公園的端午“塘·園會”里,孩子們正興奮地參與釣粽子民俗游戲——這些分布在休閑廣場、商業綜合體、產業園區、公園綠地的市集場景,共同勾勒出塘橋“煙火共生”的立體圖譜:政府搭臺整合資源、商會牽線對接商戶、銀行下沉金融服務、企業讓利回饋居民,四方力量在不同空間中形成共振。
以企業服務專員機制為例,這個被商戶稱為“煙火連接器”的制度,正讓政府服務深度融入各點位市集肌理。2024年,專員在走訪陸家嘴軟件園時發現萬得信息員工餐補卡使用不便,隨即牽線盒馬(陸家嘴濱江中心店)推出“餐補卡內購”,員工可就近刷卡購買生鮮,既盤活了企業福利,又為盒馬帶來日銷售額,更讓周邊居民享受到會員折扣。這種“需求從場景中來,服務到點位中去”的模式,在浦建路京東電器“春日活力”內購會中再次顯效:閉店模式下的專屬內購疊加政企補貼,吸引全街道居民匯聚,活動當天浦建路店銷售額突破3000萬元,其中冰洗品類單日銷售破千萬,展現了社區消費潛力與政企聯動的顯著成效。
全周期消費熱力:四季煙火圖
塘橋的煙火氣不是瞬間的爆燃,而是四季常新的消費熱力循環:春之雅韻:世界讀書日“書香點夢”市集,200冊圖書在居民與白領間漂流,非遺面塑攤位前年輕人占比41%,傳統與現代在墨香與面塑油彩中交融,帶動相關商戶銷售額增長80%;夏之熱烈:520花漾市集以“浪漫花卉+美食電器”為主題,雙季花藝的999朵玫瑰花樹與蘇寧易購的數碼特惠成為超2000人次的打卡點,抖音直播帶動線上訂單增長200%;秋之豐實:金秋惠民市集聯合童涵春堂推出“藥品折上折”,5000余名老人享受免費血壓檢測,愛心義賣專區籌集善款1.2萬元,煙火氣中飄著公益溫情;冬之濃郁:歲末煙火市集匯聚36家年貨商戶,臘味飄香中銷售額破40萬元,周邊餐廳推出“市集消費滿減券”,拉動街區整體營收增長18%,煙火氣化作真金白銀的消費力。
數據顯示,2024年塘橋各類市集累計吸引超10萬人次參與,帶動周邊商戶營收平均增長15%,其中節慶市集對消費的撬動效應尤為顯著,春節、520等節點相關短視頻線上傳播量累計破40萬次,讓“塘橋煙火”成為區域消費IP。
煙火治理:從“熱鬧場”到“共治圈”的進化
在塘橋,煙火氣不僅是消費符號,更是治理資源。園區黨建聯盟將11家企業納入“煙火共治圈”,共同策劃市集項目:陸家嘴軟件園提供場地,巴黎春天負責客流引導,銀行設置金融便民點,形成“場地—流量—服務”的治理閉環。藍村街區黨支部走訪500余家商戶,將商戶需求轉化為市集服務清單——根據餐飲商戶提議,增設“騎手休息角”和“外賣打包專區”,既解決騎手痛點,又提升商戶效率。還有“煙火塘橋·味聚匠心”餐飲行業技能比武大賽,整合“專家賦能+安全督導+健康餐研發+大眾互動”全鏈條設計,聯動13家餐飲單位推出“騎士專享套餐”,并發布新就業群體“多元友好”暖新商戶項目,將技能競賽與社區服務結合起來,推動行業升級與基層治理融合。該活動在新華社上海頻道瀏覽量達24.3萬。
值得關注的是“煙火反哺”機制:2024年12場市集愛心義賣籌集的善款,全部用于社區助老項目;參與公益的商戶可獲得“煙火公益商戶”標識,享受街區推廣資源。這種“商業盈利—公益投入—品牌增值”的循環,讓47家商戶主動加入垃圾分類、反詐宣傳等志愿隊伍,煙火氣中孕育出自治活力。正如街道黨工委書記費維照所言:“當商戶愿意為老人增設適老化攤位,當居民主動幫忙維持市集秩序,煙火氣就成了治理凝聚力的催化劑。”
從清晨的由由農業“惠在塘橋”農產品展銷到夜晚的文化市集體驗,塘橋用一場場市集證明:城市的煙火氣不是粗放的市井喧囂,而是政府精準服務、企業良性經營、居民有序參與共同編織的生活美學。當金融服務帶著溫度落地,當商業活動蘊含文化內涵,當消費場景成為治理陣地,升騰的煙火氣中,正生長出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溫暖樣本——這或許就是塘橋共生市集給城市治理的啟示:最好的治理,從來不是冰冷的規則堆砌,而是讓每個主體都能在煙火蒸騰中找到歸屬感,在共生共榮中看見美好未來。
原標題:《一場場共生市集如何“燃”起消費活力與治理溫度?浦東塘橋這樣做……》
欄目主編:戎兵
來源:作者:文匯報 唐瑋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