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工商時報》5月28日第5版
昭通市工商聯:
構建服務矩陣,以“有為”強信心
在烏蒙山腹地的云南省昭通市,民營經濟已成為推動地方發展的重要引擎。2024年昭通市民營經濟增加值突破1024.81億元,占GDP比重達50.8%,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60%。日前,昭通市工商聯五屆四次執委會議上,昭通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主席胡建普在執委會報告中指出,2024年以來,昭通市工商聯以“兩個健康”為主線,以機制創新為突破,以務實服務為抓手,奮力書寫新時代工商聯工作的“昭通答卷”。
“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這一理念深深體現在昭通市工商聯的工作實踐中。通過構建“政治引領+教育培訓+典型示范”三位一體思想引領體系,昭通市工商聯為民營經濟發展注入動力。
紅色教育強信念。組織200余名民營經濟人士走進市委黨校、羅炳輝將軍紀念館開展廉政教育、革命教育和紅色教育,舉辦“學思想、明方向、強信心、建新功”理想信念教育活動,線上線下培訓突破3000人次。94名企業家參加省級專題培訓,300余家企業通過“清廉民企”“清廉商會”建設提升內控能力,推動黨建與經營深度融合。
共同富裕顯擔當。深化“萬企興萬村”行動,394家本地民企結對幫扶351個村,累計投入資金27.8億元實施興村項目642個,帶動就業超10萬人次。鎮雄縣山體滑坡災害中,民營企業家捐贈800余萬元支援救災,彰顯“義利并舉”的社會責任。
“企業痛點就是服務焦點”——昭通市工商聯創新構建“投訴一網收集、解題多方聯動”機制,形成問題收集、交辦、督辦、反饋的完整閉環,讓企業訴求“件件有回音”。
2024年交辦企業難題65件,辦結率78.5%。截至2025年4月累計解決178個長期困擾企業的要素保障、行政審批等問題。創新引入市委督查室督辦機制,對復雜問題“掛牌銷號”,推動11個跨部門難題高效解決。
超額完成“貸免扶補”任務,發放貸款1.2億元惠及533戶企業,帶動就業1332人;與建設銀行合作開展“普惠金融下鄉助萬企”活動。
支持和引導民企加強內控監督機制建設,通過法治宣傳教育、警示教育、推送案例等方式,引導民企依法誠信經營。聯合公安、司法部門開展“法律進企業”“護企安商”專項行動,以案釋法強化合規經營意識。
從“被動響應”到“主動賦能”,昭通市工商聯以平臺化思維構建全鏈條服務體系,助力民企融入新發展格局。
昭通市工商聯與高校共建科技創新對接平臺,推動高原特色農業、綠色能源等產業技術升級;組織企業家赴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考察,探索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路徑。成立上海市昭通商會、楚雄州昭通商會等7個駐外機構,搭建“昭商天下”合作網絡;推動10家本地企業與江浙滬粵企業達成合作協議,助力“云品出滇”。
“打鐵還需自身硬”——昭通市工商聯以“兩年抓完善、三年抓提升、五年上臺階”為目標,推進自身建設與民企需求同頻共振。
三級聯動強根基。構建市、縣、鄉三級商會協同機制,全市會員數達9155家,鄉鎮商會覆蓋110個鄉鎮;培育省級“四好”商會5家,推動3家商會整改提升。
作風攻堅樹形象。踐行“三法三化”“三個馬上”工作法,建立民營企業服務中心提供政策、法律、金融等“一站式”服務,全年走訪企業70余家,推動惠企政策直達基層。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馬蕊 王培敏
終審/胡華玉 編審/保進 劉玉 校對/馬思 編輯/何淑倩格
投稿/ ztsxwzx@126.com
轉載請注明來自 “微昭通” 官方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