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是美的近義詞,但是與美還是有一定的區別,漂亮只形容外觀,不關乎內涵,而美則可以針對全部。所以當形容一個人漂亮的時候,只是稱贊他五官長得很好看,并不涉及對他性格、心靈、文化、人格的評判。
漂亮在針對藝術的評價上略帶貶義,因為漂亮意味著表面光鮮而內心空洞,被形容成漂亮的作品往往是因為很難從其他角度深入評價。
藝術創作不應該停留在表面,否則就很難稱之為藝術,沒有那種藝術創作理念是僅僅停留在表面的舒適感,而忽略精神、性格、內涵的注入。
另外漂亮隱含著對審美的迎合,漂亮就是為了讓觀者看著舒服,為了迎合觀者的審美情趣,放棄了個人對藝術美的獨立思考。
迎合觀者審美是藝術創作的一個禁忌,藝術家可以批評、諷刺、歌頌、贊揚,但是不能迎合,前者代表著藝術家的個人思想,后者則代表藝術家向世俗妥協,藝術家妥協了,那還能創造出什么值得思考的藝術作品。
傅山最經典的書論:“寧丑毋媚、寧拙毋巧、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其中的媚就指獻媚、迎合,這是令古今書法家不齒的行為。
縱觀中國書法史,沒有哪位書法家,哪件書法作品是用漂亮進行評價的。如果評價一位書法家寫了一筆漂亮的書法,大概率是在暗諷對方缺乏內涵。
當今很多人認為《蘭亭序》寫的很漂亮,這是基于審美水平的局限,對《蘭亭序》的審美只能停留在表面,無法更深入的去品味作品。
如果今人對《蘭亭序》的評價停留在漂亮的層面上,王羲之聽到這個評價,估計會親手撕了它。
好的書法作品必然是充滿個性和飽含情感的,能夠引發人們的思考,值得反復品味,人們對其反復的研究發現其中蘊含的藝術美,這樣的作品才是有靈魂有價值的。
好的書法作品并不一定是完美的,甚至是缺點非常明顯的,比如顏真卿的《麻姑山仙壇記》,用筆粗鄙,加上歲月腐蝕,更顯滄桑,但是其雄渾莊嚴的氣勢,具有超強的感染力。
后世對《麻姑山仙壇記》尊崇有加,對其的贊美也不吝詞匯,雄強也好、蒼勁也罷,但是不會說它漂亮。
即便是《九成宮》這樣被譽為天下第一楷書的作品,也沒有人會用漂亮去評價他,因為人們能夠從中看到險絕、勁健、均衡等更豐富的藝術美,用漂亮評價反倒弱化了他的藝術價值。
書法家不會去追求漂亮,好的書法也不應該崇尚漂亮,對書法的審美也不應該停留在漂亮的層面,漂亮不應該屬于書法藝術審美的標準之一。
如果有一件書法作品讓你只能用漂亮一詞來評價,那么它對你就如同垃圾一樣毫無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