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馬曉玉 周卓玥
“煮完粽葉水是綠色的,還有難聞的化學氣味和酒精味,總之不是植物香。”
臨近端午,不少網友反映買到了“假粽葉”。一名博主告訴記者,自己是包粽子的老手,今年卻踩了雷。起因是她在某購物平臺上買的粽葉氣味不太對勁,以為是真空包裝燜的葉子不新鮮,就泡了三天水。沒想到,包成粽子煮了四小時,還泡了一晚上,第二天拿出來還是翠綠色。
博主發布的“返青粽葉”和正常粽葉煮熟后的對比圖。
事實上,由于新鮮粽葉難以保存,市場上售賣的大多是經過清洗、腌制、干燥等加工過后的干粽葉,一般呈現黃綠色或黃褐色。如果要保證粽葉新鮮不變干,就要通過冷鏈運輸、真空包裝等現代保鮮技術,減少葉綠素流失。這些方法屬于安全范疇,但一些不法商家為了節約成本,在浸泡粽葉時,違規加入了工業硫酸銅,讓已經失去原色的干粽葉色澤亮綠,這就是我們俗稱的“返青粽葉”。
三招教你鑒別 “返青粽葉”
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治醫師周讓表示,短期或大量攝入硫酸銅,會導致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中毒反應。一些特定人群還會對硫酸銅有過敏反應,出現皮膚紅腫瘙癢、呼吸困難等癥狀。那么,日常在家如何鑒別“返青粽葉”?周讓表示,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看顏色,新鮮粽葉通常呈現黃綠色或者灰綠色,整體顏色不是特別均勻的。“返青粽葉”的色澤較鮮亮,且呈現出均勻的碧綠色。
第二聞氣味,新鮮粽葉有天然的植物清香,煮過之后香氣更加濃郁;返青粽葉則帶有一些酸味或者說一些刺激性的氣味。
第三煮水測試,新鮮粽葉經過水煮后,顏色會變黃或者變暗,鍋中的水呈現出相應的淡黃色或者棕黃色。“返青粽葉”經過水煮之后,仍然是鮮綠色,鍋中的水則會呈現出綠色或者藍綠色。
周讓提醒到,粽葉一定要從正規的渠道購買,經過徹底的清洗煮沸后再食用。
粽葉 “煮后不變色” 一定有問題嗎?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不變色”粽葉就是“返青粽葉”。一些真空包裝的粽葉經過蒸煮后,鍋中的水還是淡黃色,但粽葉并沒有變黃或者變暗。記者詢問到一些商家,其表示,這是因為粽葉已經提前經過高溫殺毒,并加入了食用堿。”
據了解,這是粽葉處理的常規流程。一些有經驗的食客在自制粽子時,也會在水中加入食用堿,既能護色,又能讓粽子香氣更濃、口感更軟糯。周讓表示,“食用堿確實能夠起到短暫護色的作用。”
記者測驗真空包裝的鮮粽葉煮開后的顏色
事實上,經過多年整治,“返青粽葉”的身影已較為少見。武漢市場監督管理局從2022年至2024年連續3年抽檢的粽子全部合格。檢測項目包括微生物、理化指標、食品添加劑等,結果均為合格,沒有發現粽葉染色的情況。因此,消費者們發現煮水不變色的粽葉,也不必過于擔心。如果懷疑是“假粽葉”,可以撥打“12345”或“12315”投訴舉報熱線。
端午食粽指南:這些細節別忽視
臨近端午,除了挑選粽葉。在粽子的食用上,也需要多多注意。
從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兩大類。當然無論是甜粽還是咸粽,主要原材料都是糯米。糯米味甘、性溫,入脾、胃、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的功效。但同時,糯米在腸胃中難以消化水解,老人、小孩或病人宜慎用。糯米碳水化合物和鈉的含量都很高,對于有糖尿病、體重過重,或其他慢性病(如腎臟病、高血脂)的人要盡量少吃。
周讓提醒到,“粽子作為主食,吃的時候可以搭配一些蔬菜水果,可幫助腸、胃蠕動,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腸、胃道消化不良。”此外,粽子應趁熱吃,加了油脂、肉、蛋黃的粽子更不宜冷吃,對于消化能力差的人來說尤其要注意。有些質量差的糯米在冷后會有變硬現象,五谷雜糧粽子冷后的回生現象更明顯。
“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 端午將至,愿你在辨別粽葉、品嘗美味的同時,也能守護好家人的飲食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