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浩志
如果王石回歸,能救萬科嗎?
最近有報道稱:萬科名譽主席王石,正在嘗試與萬科決策層建立聯(lián)系。王石的原話是:“在外界看來,王石就是萬科,萬科就是王石。我認可:萬科是我創(chuàng)建的、制度是我建立的、團隊是我培養(yǎng)的、接班人是我選擇的。豈能推卸對萬科應盡的責任呢?!”
這篇報道讓人產生一個聯(lián)想,王石會不會復出?而對于萬科近年的問題,很多人最直接的反應就是郁亮這個團隊不行,把萬科搞成今天這個樣子,責任在他們身上。
如果現在房地產行業(yè)都好,就萬科一家不行,那可以都賴到郁亮頭上。可是在萬科不行之前,已經倒了一大批房企。而今天像萬科一樣嚴重虧損卻還在支撐的房企更是十分普遍。那很明顯,不是考生的問題,是這份考卷的問題。既然不是考生的問題,就算換老王來,能讓萬科翻身嗎?
圖片源于網絡
根據統(tǒng)計局最新公布的房地產業(yè)的統(tǒng)計數據:
1-4月全國房地產開發(fā)投資同比下降10.3%,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2.8%。1-4月,全國房地產開發(fā)投資延續(xù)降勢,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房地產開發(fā)景氣指數連漲數月后轉為下降。其中,1—4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fā)投資27730億元,同比下降10.3%;其中,住宅投資21179億元,下降9.6%。
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2826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8%,降幅比1—3月份收窄0.2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2.1%。新建商品房銷售額27035億元,下降3.2%;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1.9%。 4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78142萬平方米,比3月末減少522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減少455萬平方米。
很明顯,萬科經營上的困難并不是個案。房企業(yè)績這幾年的下行是普遍現象。就算當年的“神”回來,也未必能挽狂瀾于既倒。
小微企業(yè)真有大融資需求?慎防都跑經營貸去了
近日,八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了《支持小微企業(yè)融資的若干措施》提出從增加融資供給,降低綜合融資成本,提高融資效率等8個方面提出23項措施,旨在解決小微企業(yè)融資難的問題。但就我對身邊的觀察,小微企業(yè)真的有提高融資額度的迫切需求嗎?可能我水平很低,見識很窄,但就我的觀察,小微企業(yè)最迫切要的都不是這些。小微企業(yè)最希望的是增加業(yè)務,希望降低稅負,希望降低辦公成本,希望降低員工社保壓力這些和經營最直接相關的內容。
因為既然都是小微企業(yè),都是小本生意,怎么可能有大融資賺小錢的需求呢?似乎風險和收益完全是不對等的。給小微企業(yè)融資,這些經營貸,有不少其實都跑房貸市場里面了。這是客觀事實,也是銀行系統(tǒng)明知道,卻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正在操作的事情。
再舉個例子,剛剛公布的5月廣州二手住宅網簽量,數據顯示同比增17.73%。今年1-5月(2024年12月26日至2025年5月25日),廣州市二手住宅共網簽46722套、469.44萬平方米,同比分別增長17.82%和18.46%。大部分行政區(qū)網簽套數同比均出現明顯增長。
你只需要想兩個問題:
1、二手樓市這么火爆(經常月度成交破萬套),為什么二手掛牌數量已經逼近20萬套的大關(鏈家數據)
2、為什么但凡二手放盤的業(yè)主,都說現在的房子很難賣?一是要在降價之后繼續(xù)大幅降價才能成交,二是很多盤掛了根本就沒人看
想想以上兩個問題,答案也就基本浮現了。其實房地產業(yè)內人士都知道,二手樓市根本沒有這么火爆,不止廣州,全國都一樣。大量的成交數據背后,是左手倒右手的交易,是最終以貸款為目的假交易,是使用經營貸越來越多的情況。所以,小微企業(yè)借大錢這個悖論存在,其實是資源被扭曲使用的一個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