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驗瓜師出圈,新職業撬動產業升級的更多可能
又到夏日“吃瓜季”,西瓜作為消暑佳品備受消費者青睞,市場需求旺盛也迅速帶火了驗瓜師這一職業。他們每天從早到晚在工廠把控品質,幫助客商把優質西瓜銷往全國各地。近日,“男子每天拍拍西瓜月入3萬元”的話題引發網友關注。這一現象表面是“拍瓜經濟”的消費熱潮,實則折射出在追求性價比的消費趨勢下,市場對品質把控的迫切需求以及傳統產業專業化轉型的深層邏輯。
驗瓜師的走紅是消費端對農產品標準化與品質化需求的集中釋放。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費者早已不滿足于“有瓜可吃”,而是追求“吃好瓜、吃放心瓜”。在此背景下,專業驗瓜師通過拍打辨聲判斷成熟度、觀察紋路色澤鑒別品質等經驗方法,綜合運用聽覺、視覺、觸覺構建判斷體系,有效解決了西瓜交易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成為連接種植戶、客商與消費者的品質“守門人”。
其實不只驗瓜師,隨著一二三產業融合,尤其是農文旅的融合發展,鄉村出現了多種新職業,如鄉村發展規劃師、農事體驗設計師、鮮花拍賣師等。隨著數字技術深度賦能農業,智慧農業管理師、農業機器人運維工程師等技術型崗位也應運而生。這些新興職業以專業化分工放大產業要素,以精細化服務提升供給質量,為傳統農業發展注入了更多活力。可見,鄉村新興職業形態多樣,其共同特征在于精準對接了鄉村發展需求和市場實際需要。
對“拍瓜月入3萬元”的討論中,也不乏“職業門檻低、收入虛高”的質疑。事實上,一名合格的驗瓜師需要接受數月實地訓練,熟悉不同品種西瓜的特性。這種專業化分工正是農業產業鏈精細化發展的生動體現。日本通過農產品分級師制度,推動實現品質標準化,有效提高了農產品附加值;荷蘭花卉產業依托專業質檢團隊,將鮮切花的開放度、莖長誤差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國際經驗表明,專業化分工對農產品升級具有重要作用。當前,驗瓜師等“三農”新職業的興起如同一把鑰匙,有利于打開我國農產品產業“標準化生產-品質認證-品牌溢價”的產業升級通道。
從驗瓜師等新職業的涌現,到農業產業升級的推進,背后是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產業融合的持續深化。在這個過程中,農業領域的傳統職業也正在跳出以往的框架,向高附加值的服務領域拓展,串聯起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等多個環節,推動農業產業鏈的完善和業態繁榮。與此同時,職業的跨界融合成為新的可能,新職業與產業升級的相互助力,為鄉村發展和農業生產專業化帶來更多可能。
也要看到,新興職業在產業升級轉型中,許多問題也逐漸呈現。比如,缺乏可借鑒的成熟經驗、職業迭代速度快、培訓體系滯后導致技能更新跟不上行業發展等。正如幼小的瓜秧需要精心呵護,“三農”領域中的新興職業更需要有堅實的后盾。一方面,可以依托農業高校、職業院校開設“農業+數字技術”等復合型專業,培養既懂農業產業發展又具備跨界融合思維的“新農人”;另一方面,應推動企業、行業協會等主體協同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建立快速響應機制,為新興職業崗位構建標準化認證體系。同時,完善職業發展通道,將新興職業納入農業人才職稱評審、技能等級認定范疇,配套創業扶持、就業補貼等政策,吸引更多人才向農業新興領域流動。
當拍拍西瓜拍出了現代農業產業升級的更多可能,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行業的煥新,更是我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邁出的堅實腳步。期待更多新職業成為鄉村產業升級的支點,在標準化與個性化的平衡中,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劉碩穎)
來源:農民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