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臺灣前國安局長李翔宙的一番話又把臺海話題推上了熱搜。
他說,如果美國不把臺灣當“核心利益”來協防,臺海的主動權就全被大陸捏在手里,“打不打、怎么打、打多久”都由大陸說了算。
這話聽著像在為臺灣“喊冤”,但細一琢磨,總覺得還在做“美國救世主”的夢。
說真的,臺灣的未來真能靠美國?在我看來,與其負隅頑抗,把希望寄托在不靠譜的外援上,不如正視現實:大陸才是臺灣永遠的家!
李翔宙的話,藏著啥心思?
李翔宙這番話,表面上是沖著美國喊的,實際卻透著點“為臺灣開脫”的味道。他擔心如果美國不把臺灣當“命根子”,不拉上日本、澳洲這些盟友組團撐腰,臺灣在軍事上就完全不是大陸的對手。言下之意,臺灣的命運還得看美國的臉色。這邏輯乍聽有幾分道理,畢竟美國這些年沒少給臺灣賣武器、搞軍演“撐場子”。
但問題是,他這話是不是有點太天真了?還在指望美國當“救世主”,這不就是把臺灣的未來往不確定性上推嗎?
此外,這句話也曝光了臺灣的現狀:根本無法和大陸進行軍事抗衡!
此種情況下,臺灣方面還竟然想著依靠美國,美國的“承諾”靠得住嗎?
說到美國,臺海問題里它一直是個“戲精”。嘴上喊著支持“一個中國”政策,背地里卻給臺灣賣武器、派軍艦過臺海、拉盟友搞聯合軍演。
他們還是老一套:維持所謂的臺海和平穩定,繼續提供防御性武器,但從沒拍胸脯說會為臺灣“拼命”。這叫“戰略模糊”,說白了就是既不想完全放手,也不愿真下場。
為啥?因為美國自己的麻煩一大堆!中東局勢、烏克蘭沖突,哪個不牽扯精力?再加上臺灣的半導體產業雖然是全球命脈,但美國真會為了幾塊芯片跟大陸“硬剛”?美國的軍力和資源早就被分散,協防臺灣的成本太高。李翔宙的“美國夢”,怕是靠不住的空頭支票。
臺灣還在“賭”啥?
臺灣內部對兩岸關系的看法,從來沒統一過。根據臺灣政治大學2024年的民調,56.9%的人想維持現狀,既不獨立也不急統一;30.3%支持獨立,但只有5%敢立刻“硬干”。這說明什么?大部分臺灣人其實不想冒險,只想穩穩當當過日子。
可大陸的立場從沒含糊:臺灣是“核心中的核心”,統一是歷史大勢,必要時不惜動武。
2024年12月的“聯合利劍”軍演,三大戰區聯手,模擬封鎖臺灣,規模堪稱1996年臺海危機以來之最。面對這種壓力,臺灣再“負隅頑抗”能撐多久?李翔宙還在“盼美國”,但這不就是在把臺灣往火坑里推嗎?把命運交給外人,哪有自己回家穩妥?
大陸才是“永遠的家”。
在我看來,臺灣真沒必要再死磕下去。把希望全押在美國,等于把家門鑰匙交給外人,太不靠譜。大陸和臺灣一海之隔,100多公里的距離擋不住血脈相連的歷史。從清朝到1945年臺灣回歸,再到如今的經濟依存—大陸可是臺灣最大的貿易伙伴,占臺灣出口的40%!這不就是“一家人”的證明嗎?
蔡英文和民進黨不認“九二共識”,讓兩岸關系越走越僵,但民間交流、貿易往來從沒停過。說句實在話,與其在不確定的“美國夢”里掙扎,不如正視地緣和歷史的現實。臺灣的未來,不是靠外援“硬抗”,而是得靠兩岸坐下來好好談,找條和平的路。
臺海這盤棋,復雜得讓人頭大。美國玩“戰略模糊”,大陸立場如鐵,臺灣夾在中間,左右為難。和平穩定才是兩岸老百姓最大的盼頭,重啟對話、避免沖突,或許是當下最務實的辦法。
李翔宙的話,像是給臺灣敲了警鐘,但把希望寄托在美國,實在是下錯注。臺灣的未來,主動權不在大洋彼岸,而在兩岸的溝通和共識里。
大陸是臺灣的根,是回家的路。與其負隅頑抗,不如早點回頭,坐下來聊聊怎么讓兩岸都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