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歷史上,一個朝代的興衰就是許多姓氏的興衰。在上一朝威風凜凜的家族,到了新的一朝就可能變得人人喊打。
雖然說姓氏的興衰與朝代的更替有很大關系,但并不是緊密相連的。
歷史上沒有長久不衰的朝代,但是有三個長久不衰的姓氏,它們已經興盛了三千年之久……
王姓為王
“王”這個姓氏一聽就不一般,尤其是在皇帝統治下的古代。第一個將“王”作為姓氏的人,他是怎么想的呢?他們難道不怕人家正牌的“王”找上門來嗎?
王姓的始祖名為“王子喬”,也可以稱他為“太子喬”,因為他本來就是周靈王的太子。
周靈王的太子名為“晉”,王公大臣們都叫他太子晉,這位太子晉的字就是子喬。
太子晉是一位比較有智慧的王族,他擔任太子時的名聲挺不錯,但就是一根筋。
當時王宮附近的兩條河發了洪水,馬上就要淹到王宮里來了。
周靈王命人去把河道堵上,試圖用堵塞的方式攔住洪水,但是太子晉不樂意。
他說天下之事應當順其自然,不能強行堵塞。當初大禹治水的時候,他父親就是選擇堵住洪水,但是收效甚微,而且還因此丟了性命。
所以他建議周靈王疏導洪水,而不是堵塞洪水。
但是到最后周靈王還是沒有聽他的,但是也沒出事兒。
關于太子晉的結局,說什么都有,大部分人都說他英年早逝,所以沒能當上皇帝。
但是有個成語叫“喬松之壽”,其中的“松”指的是赤松子,一位老神仙,傳說他長生不老。而其中的“喬”指的就是王子喬。
王子喬既然能與赤松子并稱,那就說明這位王子喬其實也不是一般人,但他究竟活了多久,沒有人知道。
不過人們知道的是,王子喬絕對沒有當上皇帝,而且他的后人還被欺負了。
王子喬有一個兒子叫宗敬,他為了躲避生活中的戰爭,被迫來到了太原。
而且宗敬來到太原之后,不敢暴露自己的身份,也不敢說出自己的名字。
人家問他是從哪里來的,他也不敢說,在眾人的追問下,他才說自己是從王宮里來的。
由于人們只知道這么一個信息,因此在稱呼他的時候很麻煩,不知道該叫他啥,最后人們便借用了王宮的“王”字。
宗敬的后人其實也不知道自家的身份,只是鄰居們一直這么叫,于是他們便選擇以“王”為姓,在太原生活了下來。
秦朝的名將王翦就是出自這一家,王翦這一脈后來又分成了兩家,天下有名的王氏之人多是出自這兩家。
李姓說理
說起姓李的歷史名人,那肯定得有李世民。
雖然唐朝的皇帝都是姓“李”的,但是李姓并不是在唐朝才崛起的,只能說唐朝是李姓的巔峰,李姓的崛起應該在周朝。
李姓的始祖是一位厲害人物,他的名字叫做“皋陶”。
很多人都知道“堯、舜、禹”是上古三皇,但其實他們還是“上古四圣”之三,而與他們并稱的最后一人,便是李姓始祖“皋陶”。
學法律的人應該對皋陶不陌生,因為皋陶乃是中國司法之祖,最早的法律就是他編出來的。
也正因如此,皋陶以及皋陶的后裔都擔任了“理官”,又稱大理,這就是一個跟人講道理或者替人講道理的官員。
一直到商紂王時期,皋陶的后裔依然在擔任此官職,而且他們現在已經是以“理”為姓了。然而在商紂王的治下想要秉公執法,是很不容易的。
最后一任“大理”因為不聽話,被商紂王給殺了,他的妻子趕緊帶著孩子逃命。
由于事情發生得很突然,母子二人出門時沒做多少準備,所以他們很快就沒有東西吃了。
就在母子二人走投無路的時候,他們發現了一大片李子林。
這片李子林不僅填飽了他們的肚子,還幫他們躲過了商紂王的追殺。
但是他們躲得過一時,躲不了一世,早晚是要出去的。
為了隱藏這個孩子的身份,他的母親讓他改姓了“李”,而這個孩子便是李姓的始祖,他的名字是李利貞。
而老子名叫李耳,他就是李利貞的后人。
由于有老子的存在,李氏族人一直都挺有名的。唐朝李氏當了皇帝之后,李氏就更有名了。一直到現在,姓李的人在大街上也是一抓一大把,足見李氏之強盛。
如果從皋陶那個時候算起的話,李氏可不止興盛了三千年。
陳姓化田
陳氏先祖是舜的后人,名叫媯滿,而他之所以是陳氏的始祖,是因為他被封在了陳地。
周朝建立之后,周武王下令尋找這些先賢后代,找到了之后便會封賞。
媯滿就靠著祖上的功德,得到了一塊封地,并在這里建立了陳國。
陳國一共傳了十代君王,最后一代國君為陳厲公。
由于陳國發生了內亂,導致不少王室子弟出逃。
而他們逃走之后,便以自己的國家為姓,期望著有一天能回到祖國。
在這些出逃的陳氏子弟中,有一個人非常有名,此人便是陳完。
陳完應該是第一個改姓陳的人,因為內亂剛一開始,他就擔心牽連到自己,跑到齊國避難去了。
陳國內亂的起因,是一個漂亮的女人。陳宣公過分寵愛此女,甚至因此更換了太子,還要將原來的太子給殺掉。
陳完與原太子的關系非常好,此事在陳國盡人皆知,他擔心自己會因此惹上災禍,于是便趕緊逃離了陳國。
到了齊國之后,他說自己姓陳,但是陳完的陳并沒有使用多久,因為他為了向齊國之人表忠心,故意將象征著故國的“陳”姓給改了,將姓氏改為了“田”。
齊國歷史上有一次著名的歷史事件叫做“田氏代齊”。
齊國國君本應是姜子牙的后人,但是姜氏一脈逐漸衰弱,田氏一脈卻在崛起。
當雙方出現實力差距之后,田氏便搶走了齊國國君之位,還把姜氏族人給趕走了,最后一位姜氏齊王被餓死在了沙灘上。
不過也不用擔心,田氏之人也得到了報應,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后,將當時的田氏齊王也扔到了海邊,讓他體驗了一下姜氏齊王的死法。
之所以要提下這件事,是因為搶奪國君之位的田氏,便是當年那個落魄公子陳完的后人。
當時他逃難到齊國,齊國國君幫助了他,還給他官職,還給他說親,讓他在齊國定居。
結果這田完的后人卻做出這樣的事,實在是讓人瞧不起。
秦始皇也許看過齊國的歷史,所以才格外關照齊國國君。雖然其他國家也被秦國打下來了,但是秦始皇可沒有折磨其他國君。
南北朝時期的陳霸先在南方建立了陳朝,雖然陳后主昏庸無能,把國家給葬送了,但是陳氏卻因此在南方發展壯大,現如今已經成為了南方第一大姓。
而王氏也不甘示弱,乃是全國第一大姓,李氏為全國第二大姓。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和平年代的族人數量,就代表著一個姓氏的底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