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省人民醫院新生兒科團隊成功救治了一名胎齡僅24周、出生體重590g合并心臟重癥的超早產兒,創造了生命的奇跡。該患兒的成功救治,是吉林省人民醫院超早產兒救治水平的體現,更是醫院整體技術硬核與人文溫度的共融。
據了解,該早產兒的母親因胎盤低置狀態伴大量出血急診行緊急剖宮產分娩,患兒出生后自主呼吸微弱、不規則,四肢青紫,予以窒息復蘇搶救后轉運溫箱內經口氣管插管連接呼吸機轉運至新生兒療區住院治療。
患兒出生時,小小的身軀僅有成人手掌大小,全身膠凍狀皮膚下血管清晰可見。出生約兩周后,該患兒被查出雙心房伴有巨大贅生物,實屬罕見,根據國內外現有文獻報道,胎齡低于24周的早產兒積極救治存活率不足35%,治療試錯率幾近為零,救治難度堪稱“走在鋼絲上過懸崖”。面對這場驚心動魄的生命接力,吉林省人民醫院醫務部快速啟動院內多學科MDT會診制度,由新生兒科牽頭,聯合心內科、呼吸科、心血管外科、感染科、藥學部等學科組成救治軍團,十余名專家在患兒臟器保護與抗感染間尋找微妙的平衡,制定精準用藥方案,在毫米級血管中精準調控抗凝方案,超聲科24小時待命動態監測心臟結構變化,為臨床治療提供導航級指引。
院領導開通早產兒救治綠色通道,調配救助基金,確保救治資源“零延遲”。歷經四月余不眠不休的守護,患兒左右心房贅生物逐漸縮小消散,體重穩步增長至2600g。出院后按計劃隨訪發育良好,僅伴有輕度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無嚴重視網膜病變,生長行為發育未見異常。
據悉,超早產兒是醫學界公認的生命最脆弱的群體之一,其生存能力遠低于足月新生兒,而雙心房巨大贅生物更是極其罕見、病情兇險的合并癥,面對如此低出生體重且合并復雜心臟病變的超早產兒,目前全球范圍內尚未建立標準化的治療方案。
這一案例的成功,既依托于省醫院綜合技術實力對于危重癥新生兒救治的托舉,更離不開醫院的人文關懷。從專家團隊的“毫米級”精準治療,到護理團隊的晝夜守護,再到春苗救助基金的托底保障,每一個環節都詮釋著對生命的敬畏。點點微光,終成星河。吉林省人民醫院將繼續以技術為盾、以仁心為矛,為每一個超早產兒的生命奇跡保駕護航。(圖片由醫院提供)
來源:中國吉林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