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5月23日《荊州日報》
第02版 荊州要聞
荊楚大地,“老字號”鐫刻著厚重的文化底蘊,也承載著城市獨特的味覺記憶。
然而近年來,一面是“老字號”企業因“招工難”陷入發展瓶頸;一面是城市中還有一群特殊群體,因身份、技能受限,就業之路面臨諸多阻礙。
搭一座橋,巧解發展和民生兩道難題。近年來,沙市區檢察院成功搭建“雙向奔赴”橋梁,以法治之力為企業發展和特殊群體就業點亮前行之光。
難題交織:“用工荒”與“就業難”
“我們的產品承載著荊州人的童年味道,但如今在經營上面臨著諸多挑戰。”在一次企業走訪中,荊州市皇冠調味品有限公司經營者魯某某的感慨,道出了老字號企業的發展困境。
這家擁有70多年歷史、曾榮獲“湖北省著名商標”的“湖北老字號”,因技術人員老齡化、改革升級需求等問題,陷入“招工難”瓶頸,荊楚味道傳承面臨挑戰。
與此同時,沙市區檢察院刑事執行檢察部門在開展社區矯正監督工作中發現,在冊260名社區矯正對象中,近五分之一因身份特殊、學歷技能不足等原因長期失業或無業。盡管他們就業意愿強烈,但因身份標簽和技能短板等問題在就業中屢屢碰壁。這不僅影響著個人生活,也給社區矯正幫教工作帶來了挑戰。
一邊是老字號急需用工的迫切需求,一邊是特殊群體渴望就業的現實困境,看似并無交集的兩道民生難題,卻引發了檢察官的關注和思考——能否將企業用工需求與特殊群體就業訴求有機結合,實現需求互補?
創新破局:檢司聯動架起“雙向賦能”橋梁
帶著這樣的思考,該院刑事執行檢察部門迅速行動,一方面深入皇冠調味品公司,精準掌握企業技術崗位需求和經營痛點;另一方面細致梳理社區矯正對象檔案,結合一對一談話與技能評估,全面摸清待就業人員能力特長與求職意向。
深入企業走訪調研
在此基礎上,沙市區檢察院與區司法局迅速展開磋商,并就社區矯正對象就業幫扶問題制發檢察建議。區司法局安排專人與相關企業聯系,溝通協調存在就業意向的在矯對象前往試崗輪訓。
2024年6月,區檢察院、區司法局與荊州市皇冠調味品有限公司達成共識,正式掛牌成立社區矯正就業幫扶教育基地。
社區矯正就業幫扶教育基地正式掛牌成立
三方攜手,成就一場“雙向奔赴”。企業通過定向培訓獲得穩定技術型勞動力,社區矯正對象則在試崗實踐中掌握技能、重拾信心。
截至2024年底,基地已開展2次職業培訓,3人達成就業意向、1人正式入職。此外,在沙市區檢察院的監督推動下,區司法局圍繞轄區內的勞動技能培訓機構和建筑施工企業建立就業幫扶機制展開協商,逐步形成示范效應。
機制升級:構建就業幫扶和服務企業長效機制
“‘法治體檢’幫企業規避了經營風險,發展更有底氣!”某企業負責人點贊道。
社區矯正人員王某某也感慨:“通過搭建就業平臺,讓我掌握技能、穩定就業,重新找回生活信心。”
為形成長效幫扶機制,沙市區檢察院以就業幫扶基地為切入點,持續深化“精準監督+協同聯動”,充分整合社會資源,將檢察服務觸角延伸至社會治理末梢。與司法行政機關建立常態化協同機制,針對知識產權保護、合同風險防控等企業經營核心領域,組織檢察官提供“定制化”法律服務,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向社矯對象宣傳就業幫扶政策
邀請人大代表開展實地監督
針對社區矯正對象就業難題,檢察機關以監督促履職,推動司法行政部門定期開展專項調研,全面掌握社區矯正對象技能狀況和就業意向,建立個性化就業服務檔案。同時,建立“技能-崗位”精準對接機制,提供包括定向培訓、跟崗實習、就業指導在內的一站式服務。通過建立動態跟蹤回訪制度,及時了解就業人員工作情況,針對試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身份歧視、權益保障等問題,邀請人大代表開展實地監督,形成檢察監督全程跟進、行政部門高效落實、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多元共治格局。
一座橋梁,兩端守護。檢察機關以智慧為筆,既守護了承載地域文化的老字號品牌,又為特殊群體鋪就回歸之路。下一步,沙市區檢察院將持續深化檢察履職,以更精準的檢察供給、更高效的司法服務,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2148期
來源|“沙市檢察”微信公眾號
作者|薛云峰
責任編輯|王云飛 黃嬌
編輯|余靜
點“推薦”給我一個小心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