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楊泗港長江大橋。圖/武漢市政府官網截圖
近日,武漢楊泗港長江大橋橋下一處打卡地被傳向市民收費,引發爭議。據瀟湘晨報報道,這處打卡地名為江影?楊泗港城市燈光音樂社。不少網友稱,這家音樂社開放以來,橋下空間被“圈起來收費”,有網友稱,“進去需要交訂金100元,必須消費”。
5月27日,記者聯系武漢市漢陽區城管局,工作人員稱,據他們了解,沒有收費的情況。該工作人員表示,經初步了解,所謂的收費是交個押金,參觀結束后退給市民游客。該音樂社客服則回復記者稱,該場所是開放的,沒有網上說的強制性消費。
一邊是網友指該店鋪把橋下空間“圈起來收費”,一邊是涉事音樂社否認有強制性消費,一時之間讓“吃瓜群眾們”摸不準事實到底如何。不過,人們還是從城管那里得到一個答案,即相關方面確有“收押金”的操作。
這個操作讓人費解:一者,為什么要收押金?既然是一個開放商業場所,商鋪與消費者在里面自由交易,收取押金的必要性是什么?二者,這個押金是干嘛的?是防止消費者損害里面的物品,還是將其作為進行某個活動的前置條件?總之,一個市場化運營的機構,收取押金,令人倍感迷惑。
顯然,這個“收押金”的操作,需要更多解釋。而且揆諸2017年施行的《武漢市城市橋梁隧道安全管理條例》,《條例》明確提到,“橋下空間可以用于公益性用途,但是不得收取費用”。收取押金的做法,也涉嫌違背這個規定。
值得注意的是,當地城投集團曾回應稱“橋下的商圈是政府鼓勵做的”。這樣的表述也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城市在閑置空間打造特色體育場等文體設施,這是充分激活城市資源,創造經濟社會價值。但在這個過程中,應該如何把握好相應的邊界,也值得關注。
比如,按照武漢的規定,橋下空間可以用于公益性用途。那么,這個公益性用途是指什么,包不包括開展商業活動,或許,這些都需要進一步厘清。
事實上,從國內一些城市關于橋下空間的要求看,不少都對開展商業活動采取了謹慎態度。如《深圳市城市橋梁橋下空間利用和管理辦法》就明確,城市橋梁橋下空間范圍內禁止設立用于洗車、修車、加油、商業、餐飲、娛樂、集貿市場等經營活動的場所、設施;禁止使用燃氣、電爐或明火等。所禁止的內容相當詳細。
《重慶市城市橋梁橋下空間使用管理規定》則規定,城市橋梁橋下空間范圍內,禁止從事危及橋梁安全運行的商業貿易活動;禁止使用燃氣或明火作業;禁止擅自改變橋下空間的用途或將利用的橋下空間以任何方式轉讓給第三方。
武漢也在“橋下空間可以用于公益性用途”前加了諸多限制性條件。如要求“在不影響城市橋梁安全、行洪安全、道路暢通、船舶通航安全和城市景觀的情況下”,同時還必須“經市、區城市管理部門報同級人民政府同意”。
這些規定不乏近兩年出臺的。可見,無論是在哪里,關于橋下空間的使用,首要的都是安全性。開展商業活動,必須經過嚴苛的審視打量。
在此背景下,無論是該音樂社的經營活動,還是“收取押金”的行為,都有必要予以重新審視。當地相關部門不妨對網友的諸多疑問,及時說清楚,以盡快消弭爭議。
撰稿 / 蘇士儀(媒體人)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陳荻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