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四年級的小男孩剛和爺爺奶奶揮手道別,結果還走到學校里面,一聲巨響傳來,再回頭,就看到了爺爺奶奶躺在斑馬線上。
圖片來自于網絡
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一輛高速行駛的中巴車,兩位老人更是當場離世,事情傳出后,中巴車司機也遭到了網友譴責!
事件過程回顧
五月二十七號,正是上學上班的早高峰,兩位年近七旬的老人,騎著那輛熟悉的電瓶車,剛剛把寶貝孫子安全送到學校。
圖片來自于網絡
他們調轉車頭,打算去附近的菜市場買點新鮮菜蔬,為家人準備一天的餐食,結果卻被一輛中巴車給撞飛了出去。
從監控畫面和目擊者的描述中,我們拼湊出了這驚心動魄的幾秒鐘,中巴車速度飛快,似乎完全沒有注意到路口的情況。
圖片來自于網絡
而這個路口,恰恰沒有紅綠燈,司機或許覺得清晨車少,便心存僥幸,腳下的油門絲毫沒有松懈。
就在中巴車即將沖過斑馬線時,老人的電瓶車從右側進入了他的“死亡視野”,電瓶車連同兩位老人被撞飛出去,當場殞命,中巴車的前擋風玻璃,碎成了蜘蛛網,昭示著撞擊的慘烈。
圖片來自于網絡
而肇事的中巴車司機停下車后,據稱嘴里還罵罵咧咧,像是被這突如其來的事故嚇懵了,但這一切,都無法挽回兩條鮮活的生命。
更讓人揪心的是那個孩子,他親眼目睹了這一幕,前一刻還慈愛叮囑的爺爺奶奶,轉瞬間就倒在冰冷的血泊中,再也無法回應他的呼喊。
圖片來自于網絡
他急得又蹦又跳,最后無助地捂住了腦袋,為什么中巴車會開得如此之快?“十次車禍九次快”,老話總是有它的道理。
“奪命公交”背后是否藏著制度的漏洞
很快就有知情者透露,這輛中巴車是當地的公交車,而當地的公交運營,不少線路采取的是承包制。
圖片來自于網絡
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司機師傅們可能不是拿固定工資,而是按趟次、按客流量計算收入,多拉快跑,就能多掙錢。
圖片來自于網絡
于是為了那點“效益”,一些司機把油門踩得飛起,喇叭按得震天響,違章更是家常便飯,根本不會在意紅綠燈。
圖片來自于網絡
而行車記錄儀的片段似乎也佐證了這種“瘋狂”,有人指出在事故發生前,這輛中巴車就不停地鳴笛催促,甚至在一個左轉專用道上強行直行,簡直視交通規則如無物。
圖片來自于網絡
這種種跡象表明,這次事故的發生,或許并非偶然,而是長期“野蠻駕駛”積累下的必然結果,那位據說還很年輕的司機,恐怕要為這一撞,付出一生的代價。
結語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中,最讓人心疼的,莫過于那個目睹一切的孩子,他才上四年級,正是無憂無慮、承歡膝下的年紀。
圖片來自于網絡
可就在那個清晨,他眼睜睜看著最親的人離去,我們無法想象,這殘酷的一幕會給他留下怎樣的心理陰影。
學校方面表示已經介入,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和安撫,這固然是必要的補救措施,但心靈的創傷,又豈是三言兩語能夠撫平的?
圖片來自于網絡
有網友建議,學校在上下學高峰期,是否應該增派執勤人員,協助維護校門口的交通秩序,為孩子們撐起一把安全傘。
畢竟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國家的未來,他們的安全,理應得到最高級別的保障,每一次類似的悲劇,都在拷問著我們,對于生命的敬畏,對于規則的遵守,我們做得還遠遠不夠。
圖片來自于網絡
“快”,似乎成了這個時代的通病,開車的人想快點到達目的地,走路的人想快點通過路口,每個人都行色匆匆,仿佛慢一秒就會錯失整個世界。
殊不知很多時候,你爭我搶的那一兩分鐘,可能需要用一生的幸福,甚至生命去償還,規則意識的淡薄,更是雪上加霜。
圖片來自于網絡
紅燈停,綠燈行,斑馬線前禮讓行人,這些寫在交規里的鐵律,在一些人眼中卻形同虛設,僥幸心理如同魔鬼,時刻誘惑著他們以身試法,希望日后大家能夠遵守交通規則。
參考信息
兩老人送孩子上學在校門口被撞身亡,肇事者被控制,學校負責人回應
極目新聞微博發布時間:2025-05-27 13:00
兩老人送孩子上學在校門口被撞身亡,肇事者被控制,學校負責人回應
大皖新聞2025-05-2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