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在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世界氣象組織臺風委員會(以下簡稱“臺風委員會”)第57次屆會上,與會會員達成一致,決定新增“布里(Bori)”“海星(Saobien)” “天馬(Tianma)”3個臺風名,分別替代已經“除名”的“杜蘇芮”“蘇拉”“海葵”。
新增三個名字的注釋 來源:中央氣象臺
臺風是一種極具破壞力的自然現象,科學合理的命名規則對臺風監測和預警至關重要,還承載著一定的文化意義。
按照世界氣象組織規定,臺風委員會負責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區的臺風命名、除名及更名事宜。包括中國在內的14個會員各提供(或委托提供)10個名字,構成共有140個名字的命名表,這些名字按順序循環使用。當某臺風造成極其嚴重的影響,如重大人員傷亡、巨大經濟損失等,相關會員可向臺風委員會提出除名的建議。若某臺風名字不恰當或有語義歧義時,也可能被提議除名。臺風委員會將根據提議進行商討和投票,若全體會員意見一致,該名稱將被正式從命名表中移除,并由原提供國家(地區)重新推薦新名稱。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表(點擊放大圖片)
在命名規則方面,每個名稱需滿足多項條件:名稱不能超過9個英文字母,以便于清晰、準確地傳達信息;要確保容易發音;在各會員所使用的語言中,應有明確含義,且無不良含義;不能是商業機構的名稱。
2020年第10號臺風“海神”
這一機制旨在確保臺風命名的科學性、通用性和文化適宜性,同時尊重各會員國家和地區的實際情況和文化傳統。
2017年,中央氣象臺在新浪微博發起“我給臺風起名字”活動,精選出“牡丹”“風鈴”“鴻鵠”“飛廉”“熊貓”“祥云”“天馬”“木蘭”“皮皮蝦”等9個臺風候選名字,并由公眾參與投票,最終由“木蘭”取代之前除名的“海馬”成為新臺風名。在這些備選名字中,網友呼聲最高的是“皮皮蝦”。但考慮到各成員國的發音問題等因素,“皮皮蝦”沒能得到臺風委員會的認定。來源:中央氣象臺
此次3個臺風被除名的原因均是造成極其嚴重的影響。2023年第5號臺風“杜蘇芮”登陸期間給浙江、福建帶來大暴雨,引發局地山洪和部分城市內澇,登陸后北上,環流在陸地長時間維持,造成華北、黃淮、東北等多地出現極端強降雨,引發嚴重暴雨洪澇災害;2023年第9號臺風“蘇拉”登陸時在冷空氣配合下,給廣東、廣西帶來大范圍大暴雨;2023年第11號臺風“海葵”登陸后殘渦長時間影響華南地區,福建、廣東多地多站點降水突破歷史極值。
此次新增的3個臺風名,替換“ 杜蘇芮”的“布里”,由韓國提供,意義是大麥,一種常見的谷物;替換“蘇拉”的“海星”,由越南提供,意義是一種海洋無脊椎棘皮動物;替換“海葵”的“天馬”,由中國提供,意義是古代神話中的飛天之馬。
為了保證在中文語境下對新增臺風名字有統一的中文表達,臺風新名的中文譯名和意義,由中國氣象局、澳門地球物理氣象局、香港天文臺共同協商形成。
據悉,2002年至今年,臺風委員會共計除名72個臺風。其中,中國提供的臺風名字已經有5個被替代,分別是“海葵”替代“龍王”,“白鹿”替代“海燕”,“木蘭”替代“海馬”,“銀杏”代替“玉兔”,“天馬”替代“海葵”。
2000年以來被除名臺風及替換名稱表(截至2025年5月)
來源 中國氣象局、福州日報
編輯 吳鳳至 何曉麗
審核 張晨 謝雄
監制 吳凌 峰 鐘鷹
發現城市管理問題
拍照上傳舉報
一鍵直達“融壹拍”小程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