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2025》揭榜賽,出現了兩個意外,一是個林志炫的淘汰出局,一個是阿云嘎的揭榜失利。
這兩件事在網絡世界引起軒然大波,什么內幕劇本說、什么流量體質說等等,好像這些人都天然有著超出他人的人情世故和揭幕圣體。
出現如此強烈的批判聲音,無非就是認為,阿云嘎、林志炫這樣的唱將,其演唱功底甩出后輩幾條街,這樣的結果,不是有人安排是什么?
如果按這部分網友的邏輯,那就不用比賽了,誰的唱功強,就理所當然排名前列,誰的實力弱,就踏實甘落其后算了。
但真實的情況又是怎樣呢?
我認為就是阿云嘎在與陳楚生的對決中,這首《余溫》不夠打動人;,而林志炫的《秋意濃》也是同樣問題,接下來,我將一一分析。
阿云嘎《余溫》
首先,阿云嘎選擇《余溫》就比較冒險,它是音樂劇《飛天》中的一個曲目。對于我們普通觀眾而言,沒看過不了解《飛天》這部劇,也就無從對《余溫》中所表達的情緒有所共情。
當然,音樂本身就是用詩歌的形式敘事,從這個角度而言也是沒有問題的。但最大的問題是,《余溫》在整部劇中看沒問題,單拎出來,就顯得單薄許多,也就無法讓人沉浸其中體驗這種情緒。
這就要對比陳楚生唱的《我用什么把你留住》,兩段主歌充分的情緒鋪墊,副歌部分和聲的群體合唱,到他將情緒釋放,再到最后的吟唱,整個情感張力非常強、層層迭進,直搗內心。
再看這首《余溫》,除了主歌歌詞上鋪陳的不夠豐滿,讓情緒醞釀得不夠充分外,他的整體編排也不占優勢,主歌、橋段、副歌一條直線,哪怕副歌唱了兩遍,哪怕阿云嘎唱得沒有任何瑕疵,但觀眾的情緒仍無法投入其中,也就沒辦法產生共鳴。
從選歌上看,《余溫》和《我用什么把你留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但《余溫》的歌詞太過抽象,沒有《我用什么把你留住》的意味無窮。曲調上,這首音樂劇大開大合極富戲劇張力,但從欣賞角度美感上欠缺一點,這也讓《余溫》的喜愛度大打折扣。
所以,阿云嘎輸給陳楚生,最大問題不是出在他的演唱上,而是輸在了選曲和編排上,揭榜失敗在所難免。
林志炫 《秋意濃》
林志炫在上一期選擇《悟空》,由于“度”的把控失準,導致他太沉浸于角色之中,卻忘了角色與觀眾的共鳴,曲高和寡,獲得倒數第二的成績。
可能是看到了網上鋪天蓋地的聲音,抑或上期的名次影響到了他的判斷,于是他第二期就著急地改變策略,打出保守牌。
大概林志炫認為《秋意濃》是他的經典曲目,憑借不俗唱功,至少能夠將名次扳回到四五名。
但他忽略掉的是,《秋意濃》大家聽過了太多的版本,耳朵都聽出了老繭,如果不能唱出新意,又如何能夠打動越來越刁鉆的聽眾。
這首《秋意濃》從演唱技巧上無可指摘,但就是無法打動到我,審美疲勞是一方面,最大問題還是唱法的問題。
林志炫竟然將傷感情歌《秋意濃》唱得如此云淡風輕,沒有分離的痛,沒有對世事的無奈 ,更沒有難舍的深情。
這首歌難道不是零亂地徘徊、醉后的分散、無奈的分離、相期的渺遠嗎?這樣看,林志炫的“炫技”早已不適應當代人所需的情緒價值了。
阿云嘎、林志炫 別“高處不勝寒”
我認為歌曲的演繹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自我”,一種是“他我”。
自我類型的歌,不需要觀眾的共情,只需要沉浸于自我世界,或許是精神世界、或許是思想理念、或者是人生感悟等等,這樣的歌不用尋找角色,只需將演唱技巧投射其中,冷靜表達。
這樣的歌曲,往往是形而上的、脫離開大眾的,有著精神引領作用的。
阿云嘎和林志炫都比較適合這樣的作品,多種演唱技法在身,只要把作品編排到位,就能夠讓觀眾嘆為觀止、刮目相看。
而另一種作品,則是表現“他我”,也就是角色演繹。當然這個角色也包括自己。
這種“他我”類型的歌,需要投入角色之中,情感豐沛,讓人產生共鳴,這種類型的歌曲主題往往是表達人類的七情六欲,是較為大眾的情感。
阿云嘎和林志炫如果深刻理解了作品,對這種角色扮演的作品,其實也能夠從容面對。
怕就怕,明明歌曲需要共鳴,他非要唱得極具境界,飄到了空中,讓大眾陪他去伸手摘星。比如林志炫唱這首《秋意濃》,就是這樣一種錯位表達。
一句話:阿云嘎和林志炫離開《歌手2025》盡管有很多外在因素影響,但最大問題還是在內因。
他們或許應該明白,現在早已不是“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的時代,大眾有著一雙靈敏的耳朵和易感的心,只要歌聲迷我耳,我自欣笑迎,節目組又豈能羈絆住你向前的腳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