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多數人都是機不離手,因此出門在外必須要充滿電才有安全感,解決手機電量問題除了隨身攜帶充電寶外還可以租借共享充電寶,但目前共享充電寶的租借費用并不便宜,尤其是景區和高消費場所,價格已經高達6/8元每小時,錢包難免會有些吃緊。
對于深圳市民來說,又多了一個戶外充電的選擇。近日,深圳街頭具備無線充電功能的新型石墩引發網友熱議。
這種新型石墩在普通石墩的基礎上,加入了視頻播放及無線充電功能,支持免費充電,辨識度極高。
根據網傳視頻,石墩帶有電子屏幕,點擊屏幕可觀看視頻,且屏幕下方位置標注了“免費無線充電”幾個字。
市民只要將手機放置在石墩上的指定充電位置,手機很快就進入無線充電模式。
按照運營方的說法,帶屏幕的石墩是用作廣告投放的,效果很好,接下來,他們計劃進駐萬達廣場,并將該項目逐步推廣至全國。
石墩顯示屏和線路好密封好,可防水防雨,使用的是低壓12V電源,符合國家規定的安全電壓標準,確保使用安全。
對于能充電的石墩,網友態度卻大不同。
支持者認為,這是城市智能化與便民服務的創新結合,有助于緩解市民的“電量焦慮”,對依賴電子支付的群體具有實際價值。
反對者則認為,這是偽需求,實際意義不大,一來可能吸引人群滯留造成擁堵和安全隱患,二來內嵌電池和屏幕后,或許會降低其作為城市安全設施的原有效用。
作為戶外充電設備,不少網友對于新型石墩是否有足夠的抗撞擊強度,以及能否經得起高溫、暴雨等極端天氣的考驗等提出質疑。
還有部分網友表示,出來玩就是逃離手機,這不又被手機綁架了。
其實從技術角度來看,戶外無線充電并非新鮮事物。
近年來,它已在公交車站、街頭路燈、地鐵車廂、公園長椅等公共場景中有分布。
比如,早在2020年,武漢漢江路上就設置了約60盞新型手機無線充電路燈,面向市民免費開放。每一個路燈都有2處可以充電,都是大功率的無線快充,一刻鐘到20分鐘基本上可以充到70%、80%。
再比如,重慶此前打造的智能公交站臺也設置了便民充電設施,市民可以邊等公交邊給手機無線充電。
深圳地鐵車廂內也設置了無線充電區域。
如今,無線充電的使用場景越來越豐富,可無線充電的老問題至今未解,進而導致曾經被寄予厚望的無線充電至今未大規模商用:
充電慢
盡管無線充電功率從早期5W提升至50W(部分廠商可達80W),但有線快充已突破200W,速度差距明顯。用戶更傾向于選擇效率更高的有線方案。
精準對位難題
無線充電依賴線圈對齊,位置稍有偏移便導致功率驟降甚至斷充。
比如,有用戶反饋手機放置稍有偏差便無法充電,即便高功率無線充也難以完全規避這一物理限制。而且每當新手機尺寸、內部設計有變化時,充電線圈的位置一變,就又跟充電器對不上了。
靈活性缺失
與有線充電相比,無線充電需固定設備位置,用戶無法邊充邊使用手機(如打游戲或通話),靈活度顯著降低。
協議不互通
廠商為提高競爭力開發私有協議,導致設備兼容性差。例如華為、小米等品牌的無線快充設備互不兼容。用戶需購買同品牌充電套裝才能實現滿速充電,無疑增加了消費門檻。
發熱引發性能降級
充電過程中線圈間的電磁感應會產生熱量,當溫度超過安全閾值時,手機會主動降低充電功率。測試顯示,無線充電器表面溫度普遍比有線充電高8-12℃,在車載場景下疊加環境溫度后,發熱問題尤為突出。
綜合來看,部分觀點認為,目前公共場所的這種“免費+無線”的組合,在大眾的新鮮勁兒過去后或許就會受冷了。你認為呢?
編輯:cc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