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47年9月至11月,東北民主聯軍發動了持續性的進攻戰役,迫使國民黨軍不斷收縮防線,只能龜縮固守沈陽、長春、錦州三座大城市周邊。
當時,吳瑞林奉野司以及遼東軍區的命令,指揮遼南軍區部隊,重點對盤踞遼南的52軍圍困包圍,從秋季攻勢后,遼南軍區部隊迅速出動,完成了上級賦予的任務,并迫使營口守敵王家善的暫編58師起義。
之前我們很多次地聊過王家善起義,并對其有許多正面評價。
不過,最近讀到了時任遼南軍區司令員吳瑞林的回憶錄,發現他在回憶中,對王家山的評價并不高,特別是對我軍兵臨城下后,打了幾仗才同意無條件起義十分不滿。
其實讀到這一節以后,才算是真實還原了一個有血有肉的王家善。
在解放戰爭時期,舉凡起義將領,他們在選擇起義之前,并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樣拍案而起,這其實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即我黨地下工作者冒著生命危險不斷接觸,加上起義者本身對國民黨當局有諸多不滿情緒,才最終促成的。
起義將領在起義之前,多數都要進行“討價還價”,即便是像陳明仁、曾澤生這樣的素來有很高名望者也不能免俗,畢竟他們的思維方式,很多還都停留在舊時代。
01
1948年2月25日,守營口的王家善率領暫編58師起義,極大的震動了國民黨當局。
當時守長春的國民黨軍60軍軍長曾澤生聽聞消息后,一度十分詫異:
“他怎么會選擇起義呢?”
王家善1903年出生于黑龍江巴彥一個富裕的家庭,幼年時即受過良好的教育,年輕時受叔父栽培,東渡日本留學,先是在日本鐵道學校學習,后考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王家善與一大批留日的學生在日本街頭抗議,后在日本當局壓迫下,中國駐日公使館不得已將他們這一批留學生攆回國。
也正是因為受過良好的教育,王家善骨子里本質其實并不壞,稱得上是一個熱血的愛國青年。
王家善回國后,在東北軍東邊道鎮守使于芷山部任營長,后來于芷山要投日,王家善堅決反對,離隊后被巴彥縣縣長程紹濂請去,當了縣自衛團團長。后來東北地區的抗日形勢急轉直下,1932年5月,王家善帶著60余人參加了巴彥縣游擊隊,任游擊隊副司令員。
不久后,王家善出任了東北抗日義勇軍松江地區副總指揮,當時義勇軍總指揮張甲洲是巴彥籍的清華大學畢業生,中共黨員。
王家善與中共之間的淵源也始于此。
不過,王家善人生中有過一段屈辱的歷史。
1933年,王家善的老同學、時任齊齊哈爾警備司令部司令張文鑄以同學的名義給他寫信,邀請他出任所部參謀長。
王家善不假思索,當即前往,去了以后才知道,張文鑄早已做好了當漢奸的準備,此時騎虎難下的王家善也只好半推半就的答應。
不久之后,王家善借口赴日留學的名義,從張文鑄手下逃出,在日本陸軍大學學習。
在日本期間,王家善通過到南京的機會,秘密與國民黨當局何應欽取得聯系,何應欽授予他中校軍銜,并命令他返回東北,視情而動。
也源于此,王家善學習期滿后,便返回東北,出任偽滿治安部科長,并于1943年7月出任偽滿洲國第七旅旅長。
王家善受命潛伏期間,始終致力于抗日活動,他秘密在日偽軍中組建“真勇社”,其中成員大多數都是日偽軍中中下級軍官。
02
1945年8月,蘇聯出兵中國東北,王家善率部立即反正,迎接蘇聯紅軍進入東北,但事后卻遭到蘇聯紅軍逮捕。
王家善獲釋之后,基于“正統”的傳統觀念,就投奔了國民黨當局,任國民黨軍保安縱隊總司令、東北行轅少將高參。
1946年4月,東北保安第四總隊被我軍打散后,王家善受指派,前去重建這支部隊,后來收編了約有上萬人,王家善那時可能并沒有想到,他一個雜牌出身,特別還是日偽出身的人,不可能會受到國民黨當局的重用。
東北第四保安總隊的成分很復雜,有原來是偽滿軍隊、警察部隊、保安隊、山林隊,甚至其中還有部分土匪,這其中軍官級別都是原偽滿長春陸軍軍官學校畢業的人,他們這些人在掌握部隊后,自然理所當然的以王家善馬首是瞻。
王家善率領東北第四總隊駐防長春沒多久,便于同年調遼南山區,劃歸新六軍指揮,番號被臨時性的授予了獨立第九師。
新六軍是嫡系精銳出身,自然是看不上王家善這支雜牌中的雜牌,為了監視這支部隊,新六軍還自顧自的派過來副師長許穎。
許穎一到,就架空了王家善,這令王家善感到十分憋屈。
1947年6月,東野發起了夏季攻勢,國民黨軍急于收縮兵力,放棄了安東地區,并留獨立第九師在遼河、錦州之間的山區打游擊。
可國民黨當局敗退的很快,當時王家善帶著獨九師到營口后,發現該地區不僅沒有兵力防守,營口市政府的地方官員也都跑的無影無蹤。
王家善電請東北行轅、長官部,愿意接手營口的防務,國民黨軍那時正焦頭爛額,一聽有人愿意守營口,當機立斷,任命王家善為營口防守司令兼營口市市長,并授予獨九師番號為暫編58師,歸52軍節制。
國民黨軍留王家善在營口,目的是為了給嫡系做外圍屏障,說白了也就是炮灰。
王家善最初確實是想有一番作為的,當時營口的地形并不適合防守,為此他決定征調民夫、調集資金修建一條外圍防線,還花了大力氣整治了營口市區的道路和遼河航道,招攬關內客商以及外國商人,
可沒想到的是,王家善苦心征集的資金還未落到實處,就被貪官污吏挪去了大半。
不僅如此,當時營口遭到我解放軍進攻,王家善申請調國民黨海軍“長治號”火力支援,可沒想到的是,長治號開進遼河后,一門主炮被我軍擊毀,時任國民黨海軍司令桂永清聽聞消息后,又急又氣,不由分說就把長治號調離,還大罵王家善:
“你算什么東西!竟敢調用老子的艦艇?!?br/>
就在王家善傷感時,更大的打擊接踵而來,當時防守遼南的52軍進駐營口以后,直接剝奪了他營口防守司令一職,不僅如此,之前跑掉的營口市市長袁鴻逵又跑了回來,直接取代了王家善。
王家善等于一切回到了解放前,白白為他人做了嫁衣裳,這也讓他看清了許多真相。
03
王家善在東北期間,就屢屢聽說我軍打勝仗,好奇之余開始主動了解我黨的情況。
當時,東北行轅駐營口參謀王明仁是王家善的學生,傳聞中此人為共產黨人,王家善就請他找幾本有關共產黨的書來看,王家善看了這些書以后,對我黨有了大概的了解,為他后續起義埋下了一定伏筆。
不過,這還遠遠不夠。
有意思的是,當時東北局社會部也在積極籌劃打入敵人內部,通過說服教育,勸說一批有責任心的愛國將領臨陣起義。
1948年前后,遼南軍區在鞍山、營口周邊哪吒鬧海期間,東北局社會部遼南情報站發現了王家善思想起伏的情況,副站長石迪決定,策動王家善發動起義。
當時,原屬王部暫編58師三團上尉連長的張海濤經過教育后,已經參加了我軍,他與王部三團團長戴逢源關系較好,而戴的兒子、女兒都是共產黨員,通過這幾層關系,黨組織陸續把部分有關我黨的資料傳遞給戴逢源。
不僅如此,石迪還通過營口市公安局局長馬洪權,發展了該局人員高文浩,代表組織與戴逢源聯系。
經過一段時期說服教育,戴逢源同意在王家善身邊說和。
戴逢源本就與王家善是生死之交,面對這位親信部下的勸說,王家善心思有所活動,同意了與我軍接觸。就這樣我軍與暫編58師之間建立了聯系。
王家善雖然表示愿意起義,但其實內心還是比較猶豫的。
據時任遼南軍區司令員吳瑞林回憶:
“對起義部隊的工作,主要是軍委情報部的同志來做,我師由金振鐘同志率情報敵工部協助。由于王嘉善野心很大,他將遼河西岸,沈陽、錦州以南保安部隊及一些游雜部隊組成新十師,重新組建交通警察縱隊(3000余人、槍),共25000余人,號稱3萬,他要求.起義后保持一軍的番號,而上級指示只給一個師的番號;。我們與他的代表談判多次均無結果。所以,我們認為只有談與打相結合,最后用戰斗手段解決問題,讓敵人的任何幻想都化為泡影,迫使其起義。終于,王嘉善在面臨被殲滅的境地下,接受師的番號起義了?!?br/>
1947年10月,我軍策劃過一次暫編58師起義,當時52軍副軍長鄭明新在營口設立了前進指揮所,架空了王家善,我軍打算利用暫編58師思想起伏這一階段發動起義,但因機事不密,導致消息泄露,無奈只能放棄。
所幸運的是,王家善在整件事中未暴露身份,還掩護了一批共產黨人轉移,從這一點上來講,他是有功的。
1948年年初,遼南軍區在強攻鞍山時,就考慮了奪取營口的方案,在后來營口戰斗中,又殲滅了一部分敵軍,這也迫使王家善派出代表與我軍談判。
同年2月24日夜,遼南軍區、東北社會部遼南情報站吳瑞林、石迪與王家善派出的代表進行第二次談判,雙方就起義事項進行了溝通,最終雙方敲定,于2月25日晚7時起義。
1948年2月25日拂曉,王家善做好起義準備后,裝出一副決心死守營口的態度,建議52軍副軍長鄭明新召開城防會議。
鄭明新不疑有他,立即同意于當天下午2時在暫編58師師部開城防會議。
開會期間,王家善借故離開會議現場,并派警衛連控制了會議現場所有人,就這樣,王家善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國民黨軍在營口所有的黨、政、軍、警等31名高級將領。
當天晚7時,王家善按照約定,在師部門口打響了三發信號彈,因為各部隊群龍無首,各處很快被我軍攻克,因為交警總隊等敵企圖負隅頑抗,王家善還押著鄭明新到一線喊話,迫使守軍放下武器投誠。
王家善率部起義后,所部被改編為東北軍區獨立第五師,不久后改稱167師,長春起義后,167師劃歸曾澤生的50軍,50軍150師撤編后,167師改稱150師,后來這支部隊還走出國門,踏上了抗美援朝的戰場,為祖國再立新功。
1955年9月,王家善被授予中將軍銜,并榮獲二級解放勛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