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國開始抵制中國新疆優質棉花,從剛開始限制新疆棉的進口再到直接下架與新疆棉花相關的所有產品,而他們抵制的理由是:新疆棉花是強迫勞動所得。
說白了,美國就是認為中國在強迫新疆民族進行勞動,從而生產出這樣的優質棉花,其實,就是想借機打壓中國,可別忘了當時兩國正處于對抗當中,自然是不會讓中國好過。
然而,整個事件的開頭皆是因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女孩許秀中,她在2020年寫了一篇報告,主要內容就是中國強迫維吾爾族種植新疆優質棉花,她為何會這樣呢。
1. “叛逆”心理的形成
1994年,許秀中出生在甘肅嘉峪關的一個普通家庭,父母都是銀行職員,在計劃生育政策下,她成了家中獨女,承載著父母全部的期望。
從很小的時候起,許秀中的父母就對她寄予厚望,精心規劃她的成長之路,在教育理念上,父母不遺余力,堅信“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
于是,許秀中的課余時間被各類補習班填滿,奧數、英語口語、小提琴,一個都不少,別的孩子在外面嬉笑玩耍時,她只能在教室里埋頭學習。
每天,她都在不同的補習班間奔波,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這樣高強度的學習安排,讓許秀中從小就展現出了過人的學習能力,成績始終在班級乃至年級名列前茅。
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她一直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同學心中的學霸,獎狀和榮譽紛至沓來,中考時,許秀中更是憑借優異成績考入當地知名的嘉峪關市酒鋼三中奧賽班。
在人才濟濟的重點高中,她依然是成績出色的學生,然而,青春期的許秀中開始對父母安排的生活產生抵觸,長期被學習束縛的她,內心渴望自由,叛逆情緒悄然滋生。
她開始厭倦日復一日的學習生活,嘗試著抽煙、和朋友去酒吧,甚至參與校園斗毆事件,曾經的乖乖女形象一去不復返,成績也因此受到影響,大幅下滑。
好在高考前,許秀中在父母的勸導下,重新將心思放回學習上,憑借扎實的學習基礎,2012年,她成功考入中國傳媒大學,選擇了英語播音專業。
本以為大學生活會讓她找回學習的熱情,可大學的自由環境卻讓她更加放縱,她沉迷于社交,熱衷于購買奢侈品,學習不再上心,成績一落千丈。
看著身邊同學為未來拼搏,許秀中感到迷茫焦慮。這時,她看到不少朋友和同學被父母送到國外,心生羨慕,很快,她便做出退學出國深造的決定。
盡管父母一開始反對,一方面擔心留學費用高昂,另一方面也不舍女兒遠走他鄉,但許秀中態度堅決,最終父母無奈,變賣資產,湊夠費用送她去了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
2. 愛國之心越來越遠
當她坐上飛往澳大利亞的飛機,正是她追名逐利的開始,初到異國他鄉,語言和文化的差異讓她處處碰壁,當地人異樣的眼光和偶爾的歧視,使她內心充滿了孤獨與失落。
如此,融入當地生活成了她最大的渴望,但一次偶然的校園聚會,讓許秀中發現了“融入”的“捷徑”,當她跟著幾個外國同學一起調侃、貶低中國時。
竟然意外收獲了他們的笑聲和認可,那一刻,她似乎找到了打開“融入之門”的鑰匙,自那以后,為了能在這個陌生的國度站穩腳跟,得到他人的接納。
許秀中開始在反華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在學校里,她開始積極參與各種社團活動,但凡有機會發言,便會刻意抹黑中國,編造一些毫無根據的謠言。
將中國描繪成一個落后、專制的國家,比如,她會把中國城市的快速發展說成是破壞環境的盲目擴張,把中國的傳統文化習俗描述成陳舊、愚昧的象征。
她的這些言論,雖然在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那里得到了呼應,但也引起了許多正義之士的反感和唾棄,但她不以為然,只要能滿足自己的虛榮感,其他的毫不在乎。
2016年大學畢業后,一心想在澳大利亞扎根的許秀中,求職之路并不順利,屢屢碰壁后,她沒有反思自己的能力,反而將原因歸結于自己的華人身份。
為了獲得更多機會,她變本加厲地迎合西方反華勢力,一次機緣巧合,她接觸到了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這個臭名昭著的反華機構看中了她的華裔身份和反華態度。
迅速招入麾下,2020年,許秀中在這個研究所中寫出來一篇震驚中外的報告,那就是《待售的維吾爾族人》,她在文章中憑空捏造中國強迫維吾爾族人種植新疆優質棉花,
文章一出,直接讓西方國家拿出大做文章,使得各個國家限制新疆棉花的進口,最后直接下架新疆棉花的相關商品,給中國帶來了嚴重的損失,而許秀中遭到國人的唾棄。
3. 大快人心的結局
如今的許秀中,已經改名為“許微其”,看似在西方反華勢力營造的“光環”中短暫“得意”,實則早已陷入眾叛親離、聲名狼藉的困境,吞下自己親手種下的苦果。
當初,憑借炮制惡意抹黑中國的報告,許秀中獲得了西方反華勢力的“追捧”,登上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的“舞臺”,甚至在一些反華媒體的聚光燈下“大放厥詞”。
然而,這種建立在謊言之上的“成功”猶如鏡花水月,隨著中國不斷揭露西方反華勢力的陰謀,越來越多的人看清了許秀中“反華小丑”的真面目。
國際社會中,許多秉持正義的人士紛紛譴責她毫無底線的造謠行徑,斥責她為了一己私利,將民族大義、國家尊嚴拋諸腦后,惡意詆毀自己的祖國。
在學術領域,她曾經所謂的“研究成果”被學者們批得體無完膚,那些充斥著虛假數據、扭曲事實的報告,在嚴謹的學術審查下,成了貽笑大方的鬧劇。
曾經試圖利用她制造輿論的西方智庫,也因她的“價值”逐漸耗盡,開始對她避之不及,曾經“風光”的“反華分析師”,如今在學術圈里成了不受待見的存在。
再也難以憑借那些見不得光的手段獲取所謂的“學術地位”,生活中的許秀中,也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她的父母,曾經為了她留學傾盡所有。
如今卻因她的所作所為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家鄉的親友鄰居對她的行為痛心疾首,與她劃清界限,而在澳大利亞,她以為能接納她的西方群體,實則只是將她當作攻擊中國的工具。
當她失去利用價值,曾經的“朋友”紛紛離她而去,她不過是西方反華勢力隨時可以拋棄的棋子,隨著時間推移,許秀中在西方的日子愈發艱難。
她找不到新的“靠山”,也無法再炮制出具有“轟動效應”的謊言,她想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卻發現自己的名聲早已臭不可聞,沒有任何一家正規機構愿意接納她。
曾經夢想中的“西方生活”,如今只剩下無盡的空虛與孤獨,而在中國,她成了人人喊打的“賣國賊”,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她的名字也將作為背叛祖國、傷害同胞的反面典型,遭到世代唾棄,她終將為自己的錯誤選擇付出沉重的代價,在悔恨與落寞中度過余生。
參考信源:
中國日報網——世界觀|移居海外又反華的許秀中,不過是顆棋子而已
環球網——@許秀中:不孝不忠不義,你都占全了!
央視網新聞——起底|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臭名昭著的“牽線木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