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山東某縣城中學學生在“超級中學”嚴苛的時間管理下,學生們的“如廁自由”正被悄然剝奪,大量孩子便秘,拉不出屎來。
這所每年向清華、北大輸送數十名學生的超級中學,用精準到分鐘的作息表將學生切割成“高效運轉的零件”:采用“8+2”課間模式,10分鐘被切割成 8分鐘活動與2分鐘靜候。短短幾分鐘,女生廁所10個蹲位就要應對200名學生的如廁需求,若遇拖堂則情況更糟糕。
這種“時間軍事化”管理下,排便不再是本能需求,而是需要精確計算的“生存策略”——學生們為避免遲到扣分,寧可少喝水、憋便意,甚至用“周末集中排便”來應對日常擠壓。
于是導致了學生集體性的便秘,更令人震驚的是,長期便秘的學生遠非個例——現在的孩子們被壓迫得連拉屎都不自由了。
2019年,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莊羽驍等醫生曾對上海崇明區18歲以下的在讀中學生進行功能性便秘篩查與調查。參與調查的4969名學生中,患有功能性便秘的學生有693例,患病率為13.95%。
多么恐怖的數據,中學生本來不該是便秘的主體人群。卻因為高壓學習作息時間變成了便秘主體人群。
這不是第一次有報道現在的中學生面臨的的高壓緊張生活。此前,網易新聞走訪了華北縣城當地的兩所高中和一所醫院,當地未成年人輕生現象頻出。那里的學生一樣的,從早到晚,時間被高度擠壓,沒有自由。
早上5點起床,學到晚上10點,是當地縣中學生普通的一天。
對他們來說,時間是每天最重要的事,每天都必須爭分奪秒。課間10分鐘,需要跑到宿舍樓下拿水壺打熱水、去洗水池洗頭,然后再回到教室。高三學生小文說:“女生洗頭最少能縮短到八分鐘,不用吹,毛巾一擦就結束了。學校也沒有洗澡設施,學生只能放假才能回家洗澡,而放假時間是一個月一次,一次放一天。”
為了擁有自己的時間,很多學生選擇不吃晚飯,用擠出來的時間洗頭、洗衣服。所有人都在壓縮時間,跑著干活,跑著去食堂吃飯,跑著去洗漱、跑著回宿舍收拾東西。
小曦對身邊同學做過一個心理狀態調查,有人說,不知道活著的意義是什么,每天都是學習、課本、作業,感覺創作力都被剝奪了。小曦覺得自己像在監獄,她想對家長說,“如果你的孩子像我一樣生活在這樣一個形似監獄的高中的話,就不要對他有太多苛責了,希望他能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度過三年,然后進入更廣闊的社會吧”。
軍事化管理并不是個別學校的制度,而是相當普遍存在的情況。生怕孩子浪費了一分鐘去喝水、去洗頭、去洗澡、去如廁……必須要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學習上,學校才滿意。
當“清北錄取榜”成為辦學的唯一標尺,本該教書育人的學校便把學生異化為“考試機器”,而非有血有肉的生命體。
“不要等孩子腸道病變了,才想起他們需要拉屎的自由。”
不要等孩子自殺了,才想起他們需要時間的自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