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近日,由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簡稱“中交四航局”)承建的廣湛高鐵陽江北站智能交通樞紐工程項目,站前廣場基坑土方開挖工程全部完成,項目建設正式開啟“倍速”模式,為陽江北站站前廣場年底建成使用奠定堅實基礎。
廣湛高鐵陽江北站項目位于陽江市空鐵新城片區-高鐵綜合城區組團內,是在建廣湛高鐵陽江北站的市政公共配套工程。項目總投資額約7億元,市政公共配套工程總用地面積525426平方米,總建筑面積44536平方米,建設道路總長6.092千米。
中交四航局廣湛高鐵陽江北站項目負責人佘偉強介紹,項目地下建筑面積約4.2萬平方米,正負零標高以上土石方總量達43萬方立方米,正負零標高以下基坑土石方開挖總量達45萬立方米,土方工程量大。合理高效地安置開挖出來的泥土是一個不小的難題。項目在周邊的銀嶺園區原先選擇的棄土場地空間小、儲量有限,嚴重制約出土效率,無法滿足現場出土需求。為保證經濟、合法安置棄土,項目部組織人員積極與地方政府、銀嶺管委會、村委溝通協商,在各方的配合下,項目部在銀嶺園區取得能夠容納150萬立方米的新棄土場,充分滿足出土需求,單日最高出土量達3萬立方米,土方出土運轉效率大大提升。
在提高出土效率的同時,如何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是施工過程中的關鍵環節之一。陽江北站項目屬于市政項目,環境保護標準較高。項目周邊存在民居、國道等,車流量大,對項目車輛運輸有較高要求。項目土石方開挖施工高峰期,車輛運輸頻繁,一天達百余車次,為了最大程度減輕施工對周邊道路安全及環境的影響,項目部主動溝通對接當地交管部門,在國道沿線設置標識標牌、減速帶,并通過安放水馬單獨設置了一條臨時道路,為進出工地的車輛提供便利,確保交通運輸零事故發生。同時,項目現場出入口設置洗車槽,每日對施工區域及相連的234國道進行巡查和維護清理,有效減少泥漿、灰塵等污染物的產生。此外,施工現場安裝了揚塵噪音監測設備,對施工現場的揚塵濃度和噪音分貝進行實時監測,一旦超標,則立即啟動相應的降塵降噪措施,確保施工過程符合環保要求,最大限度減少對周邊環境及村莊居民生活的影響。
項目現場地質條件復雜,存在中風化巖、微風化巖等巖層,這些巖石硬度高,整體性強,且巖面分布不均勻、不規則,機械破除難度大,同時,基坑北側緊鄰在建高鐵站,對施工振動控制要求極高。在保證施工進度的同時高效安全完成巖石破除是項目基坑土方開挖前的重難點。面對施工難題,項目部迅速組建技術攻堅小組,經過研究分析,改變了原來的傳統機械破除施工方案,同時,通過多次試爆并優化爆破參數,不斷調整施工方案細節,最終采用“液氧氣體爆破+炮機解石”組合方案,不但實現了高效精準爆破,單日破巖最高達3000立方米,確保了施工安全和工期,而且避免了原來傳統機械破除施工產生的有害氣體、粉塵等污染物,減少了碎石亂濺,極大程度地降低了爆破產生的噪音,成功實現“靜音開山”,保證了生態環保施工。
“基坑開挖施工伊始,正逢陽江的春夏雨季,基坑土層遇水變軟、基底容易積水,對基坑穩定性提出了挑戰。”項目總工程師王偉介紹道,“為確保施工安全,項目團隊施工前,積極組織多方研討,在基坑四周設置環形止水帷幕阻斷外圍地下水滲入,通過引入‘三軸攪拌樁監控設備’,在施工機械上安裝高精度的傳感器和數據采集系統,實時監測攪拌樁的施工過程,包括鉆進深度、攪拌速度、注漿壓力、注漿量等關鍵參數。這些數據實時傳輸到后臺,管理人員可在手機云端準確掌握三軸攪拌設備運行狀態和施工的關鍵參數,真正做到心中有數,提高了基坑止水帷幕攪拌樁的成樁過程監控質量。同時,基坑開挖采取坑底機械抽排與坑頂截水明排相結合,及時排出基坑積水,保證基坑基底干燥,承載力達標。”
當前,項目已全面進入基礎施工階段,全力沖刺2025年底項目交付的節點目標。項目建成后,將有效解決鐵路交通系統和城市交通系統換乘問題,建設陽江的融灣新門戶、產業新高地,對于促進區域新發展,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具有重要意義,將進一步推動陽江市更好承接大灣區輻射、打造西海岸重要支點,實現綜合實力新躍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