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婺源縣賦春鎮甲路村的孩子們用鉛筆畫出了心中的“媽媽”。
在甲路村童伴之家,小志愿者小巧帶領30多個孩子們完成了一幅簡筆畫,簡單幾筆勾勒,一個女孩靠在媽媽臂彎里的形象活靈活現地呈現。
簡筆畫活動現場
到了給畫取名字的環節,
孩子們小手舉得老高——
“我的叫‘媽媽的愛’!”
“我的是‘媽媽的抱抱最暖和’!”
“我的是‘母親的溫暖’!”
有的孩子沒有爭取到發言機會,急得直撓頭,但在隨后的活動游戲中,又綻放笑臉。
當天,甲路村童伴之家迎來一批有愛的客人。阿里巴巴公益、愛心商家、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的代表和媒體記者,在婺源縣慈善會負責人的陪同下,組團探訪童伴媽媽項目點。
活動現場合影
歡笑聲灑在白墻黑瓦的村莊里,快樂洋溢在青碧的山水間。
01
婺源:24個“家”守護萬名孩子
甲路村是千年古村,村中有古驛道,舊時是上通徽州下通饒州的必經之地。
這個村有500多名兒童,其中留守兒童97名,單親23人、殘疾兒童2人。36歲的童伴媽媽汪志萍用愛心、耐心和恒心對待每一個孩子。
汪志萍每月定期家訪20人以上,勤作記錄,跟蹤掌握特殊個案情況,進行分類管理,解決兒童福利需求累計110余例。
汪志萍服務圖片
村里的童伴之家每周開放16小時,寒暑假增加到36小時。孩子們在這里寫作業、做手工、運動,每月還有主題活動。
成立以來,這里組織了87場活動,成了孩子們放學后的“樂園”——煩惱有地方說,孤單有人陪。
這樣的童伴之家,婺源縣共有24個。童伴媽媽們通過“一個人、一個家、一條紐帶”的模式,讓全縣上萬名鄉村兒童有了陪伴。
02
非遺甲路傘:“畫”出童伴之家的笑聲
5月的婺源,天清氣朗,翠碧山水的環抱中,白玉般的徽派建筑層疊成有煙火氣的村莊。
探訪團剛下車,就被孩子們的腰鼓聲包圍——十幾個系紅領巾的娃兒穿著紅馬甲,小臉通紅地敲著鼓。
賦春鎮甲路村“童伴之家”腰鼓隊
簡單的破冰活動后,孩子們與探訪團成員們們打成一片,開啟了當天的主題活動。
破冰游戲剛結束,活動室就擺滿了甲路傘的骨架。這種從宋朝傳下來的手藝可不簡單:傘骨要用4年以上的朝陽老毛竹,七八十道工序全憑手工。有民謠唱道:“景德鎮的瓷器甲路的傘,杭州的絲綢不用揀。”
一把小小的甲路傘古樸、輕巧,看似簡單,但制作繁復。甲路傘第五代傳人戴開祥說,村里的孩子們對甲路傘都有一定的了解。
這場別開生面的主題活動,內容是嘉賓和孩子們分成一個個小組,這次的主題活動,是讓探訪團和孩子們組隊給空白的綢布傘面畫畫。
紅梅、水果、小竹子、向日葵……調色盤剛擺開,城里來的叔叔阿姨就和娃兒們腦袋挨著腦袋畫起來。
探訪團和孩子們組隊畫傘面
左劃觀看更多精彩瞬間
在共同創作的過程中,探訪成員和孩子們拉近了心靈的距離。一把把傘通過巧手繪制而成,一種溫情在交流中產生。孩子們說:
“傘骨像不像媽媽的背?很硬,但下雨時它護著我。”
“我想把這把美麗的傘送給媽媽,希望她能常回家。”
“我是家務小能手,能幫外婆做好幾道菜!”
帶著親手制作的油紙傘和滿足的心情,孩子們又迎來驚喜:每個娃都收到了玩具、文具和零食大禮包——十月結晶、小鹿藍藍等愛心商家準備的禮物,讓孩子們的眼睛亮成了星星。
活動向天貓小二、
中國媽媽童伴計劃發起人莯雅致謝
活動向愛心商家十月結晶致謝
活動向愛心商家小鹿藍藍致謝
“聽我說謝謝你,因為有你,溫暖了四季。謝謝你,感謝有你,世界更美麗……”當孩子們合唱聲響起,熟悉的旋律流淌在童伴之家,探訪成員中,有人的眼眶已微微濕潤。
孩子們用歌聲與探訪團互動
03
童伴媽媽10年:陪伴、守護、賦能
截至目前,童伴媽媽項目累計在14省150縣1883村落地,惠及近90萬名兒童。
如果用關鍵詞來描述童伴媽媽項目,每一個參與者的答案是什么?
在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副秘書長巧彤的心目中,有3個關鍵詞:陪伴、守護、賦能。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副秘書長巧彤與小朋友互動
“陪伴”是通過全職駐扎鄉村的“童伴媽媽”填補留守兒童與父母分離的情感空缺,成為孩子生活中的“臨時媽媽”和“知心朋友”。
“守護”構建起鄉村兒童安全網,預防和干預兒童面臨的意外傷害、心理問題等風險。
“賦能”不僅關注孩子,更聯動家庭、社區,提升鄉村整體兒童保護意識與能力。
“我們相信,公益不是少數人的責任,而是社會共同的溫度。”巧彤說。
10年間,阿里公益平臺及其鏈接的商家和公眾,讓每一筆消費都傳遞善意。通過平臺,多方力量聯合,成為童伴媽媽項目的堅定支持者和同路人,萬千愛心匯聚成海洋,共同打通了服務鄉村兒童的“最后一公里”。
童伴媽媽項目誕生之初,十月結晶就通過“公益寶貝”支持該項目,相伴走過10年。截至目前,十月結晶累計捐贈3000余萬筆,不僅支持鄉村兒童關愛,還支持生育環境改善、災害救援等公益項目和行動。企業也在奉獻愛心的同時提升了美譽度。
十月結晶品牌部負責人朱伊莎說:“公益已成為我們品牌的‘護城河’,拉近我們和消費者的距離。”
愛心商家十月結晶代表參與活動
“面對面交流和直接捐贈不一樣,能感受到情感和項目成效。這次活動讓我非常感動。有一個瞬間,我意識到,在不在父母身邊長大,孩子們的差異非常大。”談起本次活動的參與體驗,朱伊莎說,“童伴媽媽項目在每個項目村設點,關注孩子們身心成長,幫助他們有一個健康的童年。”
天貓小二、中國媽媽童伴計劃發起人莯雅記憶中長久銘刻著一個童伴媽媽的故事。幾年前,她去探訪童伴媽媽項目,一位童伴媽媽說,村里有個孩子,春節時,從口袋里掏出3個栗子遞給童伴媽媽,說:“這是媽媽過年帶回來的,我特意給你留著。”孩子質樸的話語和小小的心意,讓莯雅每當復述這個故事時,都淚濕眼眶。
天貓小二、中國媽媽童伴計劃發起人莯雅參與活動
自2019年起,天貓母嬰聯動萬千商家持續為童伴媽媽項目提供定向支持,通過“童伴計劃x天貓親子節”,短短兩年時間,累計捐贈1495萬元,捐建了247個童伴之家。“這個數字永遠不會終止,我們的商家已經深深種下了公益的種子。天貓的每一位消費者,持續用無數個兩分錢為遠方的孩子們蓋起愛的陪伴小屋。”
“你的指甲好漂亮啊。”活動現場,一個小女孩輕輕地看著小鹿藍藍品牌負責人鼠三弟說。這個不怎么說話的孩子的聲音很輕,鼠三弟和她聊天,她卻不說話了。過了一會,小女孩又說:“你的指甲真漂亮!”這次很大聲,鼠三弟微笑著和她聊起了天。
愛心商家小鹿藍藍代表參與活動
小鹿藍藍是三只松鼠旗下品牌,是一家年輕的企業,如今正處于發展的快車道上,公司經常組織員工參與公益活動。
“這次探訪活動超出我的預期,在我想象中,鄉村兒童話題是沉重的,我以為會遇到一群沉默的孩子,但今天的孩子們這么開朗活潑,走入了我們的內心,這是一段雙向奔赴的心靈旅程。我覺得童伴媽媽項目很真誠,很用心,考慮得很周全。”鼠三弟說。
04
春風化雨,向著陽光
集體活動結束后,探訪團和婺源縣慈善會負責人,甲路村童伴媽媽汪志萍、太白村童伴媽媽汪智美圍坐在甲路村村委會,促膝談心。
座談會現場,大家熱情交流
左劃觀看更多精彩瞬間
“您為什么選擇當童伴媽媽?”
“村里孩子住得分散,怎么保證每周家訪?”
“最難解決的需求是什么?”
大家敞開心扉交流,聽童伴媽媽講述一線服務的艱難與滿足。
隨后是家訪活動,探訪團分成兩組,前往甲路村兩個家庭,看望孩子,與家長交流。
11歲男孩小雨,曾是個活潑開朗的男孩,父母離異后,性格變化很大。
那天,童伴之家的活動室里,小宇原本正興致勃勃地和孩子們玩著積木,突然,一句刺耳的話語劃破了歡樂的氛圍:“你是個沒媽媽的孩子!”瞬間,小宇像被點燃的火藥桶,怒目圓睜,嘴里的臟話脫口而出,雙手狠狠推搡著對方。
童伴媽媽了解情況后,蹲下身,張開雙臂緊緊抱住小宇顫抖的身軀,輕輕拍打著他的后背,溫柔地安慰他。小宇壓抑已久的淚水傾瀉而出,放聲大哭。
自那以后,童伴媽媽成了小宇的 “臨時媽媽”。童伴媽媽總是鼓勵小宇大膽參與活動,讓他在游戲中感受團隊的溫暖與快樂。童伴媽媽還多次登門拜訪小宇的爺爺奶奶,與他們促膝長談,分享科學的教育方法。
在春風化雨的關懷下,小宇的世界慢慢有了改變。他不再輕易說臟話,有時還會主動整理自己的書包和房間。童伴之家成了他溫暖的港灣,而童伴媽媽的愛與陪伴,正引領著小宇走出陰霾,向著陽光,勇敢生長。
另一組探訪人員走進10歲女孩小迪家。父母離異后,患精神疾病的母親難以照顧她,照看的責任由外婆擔起。
外婆平常要去地里干活,小迪非常懂事,會照應妹妹吃飯,帶著妹妹在家玩。
在童伴媽媽的引導下,童伴之家成了一個安全娛樂場所。小迪還經常幫外婆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學習成績也進步了不少。童伴媽媽通過縣項目辦鏈接資源,幫孩子申請了助學金,幫助這個家庭緩解生活壓力。
在小迪家里,小志愿者小巧將禮物帶給小迪,并告訴她如何使用:“這里放書本,這里放零食,這是對講機,以后外婆在地里干活,你可以用它喊外婆啦……”愛心商家送來的禮物,也讓小迪感受到了濃濃的關愛。
家訪活動現場
返程前,大家約定“未來再見”。汽車緩緩駛離村莊,白墻黛瓦的徽派建筑間,歡笑聲飄了很遠。
童伴媽媽們,日復一日地用陪伴把童年的坑洼小路鋪平。她們牽著孩子的手往前走,也牽著更多愛心人士的目光——當每一份關注匯聚成光,鄉村孩子的成長路上,便少了風雨,多了晴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