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政府突然高調表示,印度經濟將在今年反超日本,排行全球第四,并預計將在兩三年內超越德國,成為僅次于中美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這一數據來源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印度總理莫迪對此也高調宣傳自己的“治國成就”,他表示在2014年執政時,印度經濟在全球僅排第10名,在他治理下印度經濟得到飛速增長。
不過,并非所有印度人都被這一美好宣傳“沖昏頭腦”。有學者表示,IMF本身并不收集經濟數據,只是根據各國政府的數據加工整理,而印度政府的數據含金量尚存疑問。此外,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指出,美國關稅戰的沖擊可能讓印度GDP增長速度大幅放緩。
當地時間2025年4月3日,印度新德里的貨幣兌換處的美元和印度盧比紙幣(圖據視覺中國)
印度GDP已超過日本?
預測將在2026年發生
當地時間5月24日,第10屆印度國家轉型委員會召開了一場名為“2047年實現偉大祖國印度”的新聞發布會。會上印度國家轉型委員會首席執行官蘇布拉馬尼亞姆高調表示:“正如我所說,我們現在是全球第四大經濟體。我們的經濟規模是4萬億美元,這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就在我說話的此刻,印度的經濟規模超過了日本!”
蘇布拉馬尼亞姆進一步表示,印度可能很快就會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補充道:“印度的經濟規模僅次于美國、中國和德國,如果我們堅持目前的計劃和思路,再過2年、2.5年最多3年,我們就會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圖為蘇布拉馬尼亞姆發言視頻截圖
隨后印度政府還發文稱贊了莫迪在2014年至2024年期間的“執政成就”。印度政府稱,2014年莫迪剛上任時,印度被國際機構列入“脆弱五國”名單,GPD僅為2.1萬億美元,到2024年已經實現翻番。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盡管IMF在最新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計,印度將在“2025財年”GDP達到4.1870萬億美元,略高于日本GDP的預測值4.1864萬億美元。不過和日本等國采用自然年不同,IMF的財年為4月至次年3月,也就是說即使IMF預測正確,印度對日本的超越也將在2026年發生。
印度尼赫魯大學的退休經濟學教授阿倫·庫馬爾表示,在瞬息萬變的局勢下,生產水平、匯率、貿易政策等因素不斷變化,IMF預測的印度對日本的領先差距僅為0.6億美元,占GDP的0.014%,顯然并非絕對保險。
印學者質疑:
數據準確性存疑,外部環境變動大
印媒還援引阿倫·庫馬爾的觀點稱,由于IMF直接采信了各國自己公布的統計數據,因此印度的數據準確性存在很大疑問,特別是在莫迪政府強行力推“廢鈔令”之后,市場交易狀況混亂,加大了數據統計的難度。而在印度經濟中占比不小的農業、手工業等部門普遍存在“非正規經濟”,官方層面無法精確掌握情況,只能以樂觀的態度高估得出數字。
庫馬爾還指出,歷史證明IMF的預測也并不靠譜。例如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IMF堅持預測全球經濟將實現正增長,直到2008年9月雷曼危機爆發時才改變口風,而那時世界經濟早已陷入衰退。
摩根士丹利預計,美國擬對印度輸美產品征收27%的額外關稅,可能導致印度本財年的GDP增長減少30-90個基點。摩根士丹利強調,“鑒于印度對美商品出口占其GDP的2.1%,直接影響可能較小。然而,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和全球貿易勢頭疲軟可能會抑制外部需求。更大的影響可能來自間接渠道——企業信心下降可能會削弱風險偏好,并進一步推遲資本支出周期。”
印度學者認為該數據準確性存在很大疑問,圖為印度國旗(資料圖)
印度馬恒達集團董事長阿南德·馬恒達在社交媒體X平臺上強調:“在歡慶成就時,我們必須保持清醒。”他補充道,印度的下一個飛躍應聚焦于提升人均GDP,而非僅滿足于在GDP總量上超越德國。
阿倫·庫馬爾指出,在印度的身份信息、金融基礎設施等都不完善的情況下,大量勞動力實際上成為了“非正規人口”,而這部分人口的生活質量每況愈下,與印度政府官方統計的高增長數字形成鮮明對比。“比如在莫迪第一次推行廢鈔令的時候,蔬菜水果爛在田間,工廠倒閉,那一年印度官方的GDP增長卻高達8%”。
紅星新聞記者 鄭直
編輯 潘莉 責編 官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