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多家媒體援引一份日期為5月27日、由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簽署的電報報道稱,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要求所有申請到美國留學的國際學生接受社交媒體審查。而為準備實施這一審查要求,政府已指示美國使領館暫停為學生和交流訪問學者簽證申請者安排新的面談。
27日,特朗普政府還向各聯邦機構發送信函,要求終止與哈佛剩余的所有聯邦合同,總金額約為1億美元。
這封信函由美國總務管理局發出,并于當天送達各聯邦機構。文件要求各聯邦機構,在6月6日前向總務管理局提交已終止與哈佛大學合作的合同清單
此前,美國政府已多次宣布削減給哈佛的聯邦資金,并于5月22日取消其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新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為哈佛的畢業季蒙上了一層陰影。
一位哈佛大學學生表示:“我所有的國際朋友,同學、教授和研究人員,都面臨著被驅逐出境的風險和威脅。他們的選擇要么是轉學,要么是被驅逐出境。”
目前,哈佛大學已就聯邦資金削減、禁止其招收國際學生政策分別對特朗普政府發起訴訟。27日,哈佛大學數百名學生舉行抗議活動,呼吁允許國際學生留在哈佛繼續學業。
哈佛大學教授也對美國政府政策對美國學術吸引力的影響表示擔憂。該校教授瑞安·伊諾斯表示:“我的研究生中很大一部分是國際學生,他們來到這里也教給我一些東西、參與我的研究。如果沒有這些學生,情況就不一樣了。”
東方衛視駐美記者王濤峰指出,美國近期針對高等教育的一系列政策,正在重塑國際社會對其教育開放性的認知。今天被暫停的是簽證,明天可能就是課程安排;今天受到挑戰的是哈佛大學的聲譽,明天可能波及每一所高等教育機構。留學通道的不確定性、學術合作的受限,正促使更多的國際學生和院校重新評估赴美深造與合作的實際價值。
國際學生對哈佛大學意味著什么?特朗普政府的禁令對美國教育的影響又有多大?
根據東方衛視駐美記者任美星的觀察,哈佛大學是美國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學術機構之一,目前共有27%的學生來自全球147個國家和地區。在研究生階段,這一比例更高,工程、商學、醫學及法學等專業中,國際生占比接近35%。
美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的領先地位,依賴的不只是硅谷,而是其世界第一的大學體系。哈佛、MIT、斯坦福、加州理工等高校是基礎科研、關鍵技術、創新創業的策源地。
特朗普打壓哈佛,不僅是教育政策的改變,更是對民主黨長期主導文化與教育話語權的反擊。在2024年總統選舉期間,特朗普強化“美國優先”、“打破腐敗體制”的口號,批評哈佛等“左派溫床”培養出“脫離現實的官僚與媒體精英”。國際學生象征全球人才流動,而特朗普更傾向于打造“閉環教育產業鏈”,即“只為美國人服務、只雇本地人”,限制外來影響。
“禁招令”將造成深遠打擊:人才外流加劇,加拿大、英國、德國、澳洲高校已啟動“綠色通道”爭搶哈佛被拒簽國際生,美國正逐漸失去全球頂尖青年人才的首選地位。
看看新聞記者: 王濤峰,任美星
編輯: 洪凱雯
責編: 鄒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