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隨著次仁羅布口中的哨子響起,幾百頭藏香豬撒歡似地從山上跑下來,他將手中的玉米灑向食槽,小豬們紛紛搶食。次仁羅布今年27歲,是西藏隆子縣玉麥湘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玉麥湘科技公司)的一名員工,目前他的工作地點位于隆子縣玉麥鄉藏香豬散養基地,看養藏香豬是他的日常工作。
△位于隆子縣玉麥鄉的藏香豬散養基地。
2019年,玉麥湘科技公司成功注冊建場,如今已發展成為西藏全區最大規模的標準化藏香豬養殖基地。該公司還發展出了與農戶合作養殖的新模式。在海拔3980米的隆子縣,藏香豬養殖鋪就了農牧民的致富路,也成為了湖南省援藏工作招商引資的“標桿項目”。
△在山上散養的藏香豬。
90后小伙成了“養豬倌”,在大山中與藏香豬為伍
玉麥鄉位于山南市隆子縣東北部,距隆子縣城197公里,全鄉境域面積364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650米,是全國面積最大、人口密度最小的建制鄉。玉麥鄉的南部靠近中印邊界線,曾經被稱作"三人鄉"。1964年到1979年間,桑杰曲巴帶著兩個女兒卓嘎、央宗,守護著邊境線,他們的守邊事跡廣為流傳。
5月18日,瀟湘晨報記者在玉麥鄉藏香豬散養基地見到了次仁羅布,以及在山上吃草的藏香豬。次仁羅布是隆子縣人,在玉麥湘科技公司已經工作了四年多時間。
次仁羅布告訴記者,當前正是藏香豬生長的季節,藏香豬的個體普遍較小,養殖一年可以長到80斤左右。他目前的工作是早上把豬放養到山上去吃草,晚上通過吹口哨和投喂玉米粒將豬從山上呼喚回來,關到豬舍中。
在做這份工作之前,次仁羅布在拉薩市、山南市等地方打工。回家鄉養殖藏香豬之后,次仁羅布的生活變得更加有規律,“這邊的工資高,公司還給我們購買了社保,我挺喜歡現在這份工作的。”
記者看到,在河谷的一側,用鐵絲圍成了一個圈,數百頭藏香豬在山上吃草,不時有鳥類飛入圈內,與小豬一起進食。河谷中還生活著其他野生動物,大部分時候,藏香豬和野生動物們都相安無事。有一年,河谷發洪水,有人拍攝到了被困在河道中的黑熊。
△玉麥湘科技公司的監控室,可以看到藏香豬的活動情況。
藏香豬規范化、標準化養殖,鋪就高原致富路
次仁羅布所在的藏香豬散養基地,是玉麥湘科技公司旗下的多個散養基地之一。該公司由湖南鄉村設施建設有限公司、湖南新五豐股份有限公司及山南市農業龍頭企業隆子縣聶雄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合資設立。
玉麥湘科技公司負責人周白介紹,藏香豬體型矮小,是西藏原始的瘦肉型豬種,因肉質細膩、有股特殊香味。其肉質所含營養豐富,也被稱為“人參豬”。鮮肉直接水煮,只需要加一點鹽,便能獲得鮮美的口感。
隆子縣歷史上就有老百姓養殖藏香豬的習慣,但是未形成養殖規模,自2014年以來,三林鄉邊久林養殖戶仁增多吉自發養殖以來,藏香豬養殖業在隆子縣慢慢地發展起來。2019年,在湖南省援藏工作隊的關心支持下,玉麥湘科技公司成功注冊建場。目前,公司已經在隆子縣建成了集辦公住宿、養豬生產、飼料加工、糞污處理、屠宰冷鏈、飼草種植在內的綜合型養殖基地,使特色養殖實現規范化、標準化的全產業鏈模式。
△玉麥湘科技公司建設的標準化養殖基地。
這兩年,在隆子縣萬頭藏香豬標準化養殖基地的影響下,群眾中掀起了養殖藏香豬的熱潮,群眾自發養殖規模達到50頭以上小規模的養殖點發展到20多戶。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已與玉麥湘科技公司簽訂科技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承擔實施湖南科技援藏項目“藏豬智能生態養殖模式研究與示范”,開展藏香豬規模化養殖欄舍建筑設計及溫控措施,以及藏香豬保種、育種、營養技術的研究示范。
周白告訴記者,目前公司的養殖規模為年出欄一萬頭,通過與中科院亞熱帶研究所、湖南農業大學、西藏農牧學院、西藏農科院、華南農業大學等科研機構、高校進行“產學研”合作,把藏香豬做成特色豬種,現已成為隆子縣代表性產品之一。目前豬肉類產品主要銷往北上廣深及湖南省內市場。未來,公司將進一步深化與科研機構的合作,盡可能地降低生產成本,把更多、更好的產品推向市場。
瀟湘晨報記者曾永紅 西藏山南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