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當時撞擊發出的劇烈響聲就像是什么爆炸了一樣!”
5月26日,湖杭高速浙江路段的和孚服務區發生了一起慘烈車禍,一輛特斯拉全速沖向停在服務區的大貨車。
當救援人員趕到后,車主就被緊急送往了醫院,但特斯拉司機的生命最終還是沒有挽留住。
對于這場事故,有網友稱,這要是小米,家屬能不找雷總的麻煩?
特斯拉慘烈追尾
5月25日下午,浙江湖州湖杭高速公路和孚服務區發生了一起慘烈的交通事故,視頻顯示一輛黑色特斯拉Model 3以驚人的速度沖向停靠在路邊的貨車。
根據現場人員所述,當時貨車司機馬師傅(化名)剛將車子停在服務區,想著在餐廳吃完飯休息會后在繼續趕路。
但誰也沒想到,就自己吃飯的這一點時間,忽然聽見一聲巨響,當他走出餐廳就看到一輛特斯拉在自己貨車的屁股下面。
因為特斯拉是高速撞擊的貨車,所以現場來看特斯拉的車頭完全變形,車頂也被撕裂,駕駛艙更是嚴重變形,這樣慘烈的場面讓馬師傅不敢直視。
值得注意的是,在事故發生的瞬間,貨車上另一名司機正在忙碌地檢查捆綁貨物,當聽到巨大的碰撞聲,他慌忙回頭,就看到汽車碎片沖向他。
幸運的是這名司機反應非常及時,躲過這些碎片,不過在看到一輛特斯拉卡在自己的貨車底部時,還是有點被嚇著的感覺。
畢竟自己只是站在貨車側面,要是自己在貨車后面的話,按照特斯拉當時的車速,自己的生命安全也會受到威脅。
在事故發生之后,附近的人就迅速撥打了急救電話和110,而救援人員也是第一時間趕到了現場,并將困在變形駕駛艙的司機救出來送往醫院。
遺憾的是,盡管醫護人員對特斯拉司機進行全力的搶救,但最終還是沒能夠挽回他的生命,一個活生生的人就那么離開人世,還是令人難以接受。
事故發生原因成謎
隨著技術發展,很多車企都增加了自動駕駛技術,而這次特斯拉發生過的事故,也讓人懷疑是否是因為車輛技術而導致的。
要知道特斯拉的自動駕駛依賴于毫米波雷達和攝像頭來感知周圍環境,特斯拉的自動駕駛依賴于毫米波雷達和攝像頭來感知周圍環境
但在這起事故中,停靠的貨車與特斯拉的毫米波雷達探測盲區恰好重合,導致雷達未能及時發現前方的障礙物,這就像人們視野中的一個盲點,讓車輛檢測不到前面的障礙物。
此外,服務區頂棚的反光也為特斯拉的攝像頭帶來了識別障礙,因為強烈的陽光反射使得攝像頭的圖像識別系統無法清晰地捕捉到前方的障礙物。
攝像頭依靠圖像數據進行物體識別和判斷,但在強光照射下,攝像頭的圖像質量下降,導致系統將前方的貨車和反光區域誤判為“空曠地帶”。
不過僅憑這種猜測是不能確定就是因為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導致的這起車禍,畢竟車輛進入服務區后應該減速,可我們看到該車的車速很快,所以也有可能是司機在正常駕駛。
而且在事故發生前,這輛特斯拉的行車記錄顯示,自動駕駛系統發出了警報,但駕駛員并未作出反應。
經過調查,發現駕駛員在碰撞前8秒鐘正盯著手機界面,顯示出他并未專注于駕駛,所以這起事故很有可能是司機的操作不當造成的。
其實這種情況并不是個例,隨著手機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很多人在開車時也玩手機。
就像這輛特斯拉車主一樣,在事故發生后調查人員發現,他的社交平臺上顯示了多條未讀信息,所以也很有可能是司機在開車中分心導致的。
按照上海交通大學的研究所研究的結果,使用輔助駕駛系統的司機平均每五分鐘就會經歷12秒的“認知脫韁期”。
這個短暫的時間內,駕駛員可能會放松警惕,誤認為車輛能夠應對所有復雜的路況,從而導致反應遲緩,增加了事故發生的風險。
加上一些特斯拉車主為了避免系統提醒,竟然私自拆除駕駛員監控攝像頭,這無疑是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不負責任。
要知道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能夠實時監測駕駛員的注意力和疲勞狀態,一旦發現駕駛員分心,系統會發出警報,提醒其集中注意力。
除了特斯拉的原因之外,其實這次大貨車也有違規行為,根據視頻可以看出這輛貨車停在服務區出口處,且沒有按照規定設置足夠遠的警示標志,僅設置了30米的標示。
而按照相關規定,這個警示標志應該是150米,所以貨車的這一行為大大縮短了特斯拉駕駛員的反應時間,使得駕駛員根本來不及做出有效的避讓或制動動作。
另外這輛貨車的后面反光標識也脫落的相當也中,白天還好,要是夜間行車的會很難讓后方車輛及時察覺到它的存在,這無疑增加了事故發生的幾率。
網友熱評
這起事故發生之后,很快就在網上引起了網友的討論,其中最多的還是讓網友想起了前段時間小米車禍發生火災的事情。
有網友評論稱撞成這樣都沒有起火,可見特斯拉車輛的電池安全性做的有多好,別的暫且不說,至少特斯拉的質量還是有保障的。
不過這樣的評論很快就遭到了其他網友的反駁,在他們看來,電池安全性并不是評判汽車質量的唯一標準,一輛車的安全性是很多方面需要綜合評估下來的結果。
除了質量問題之外,特斯拉官方對于事故的回應也遭到了網友的爭議,畢竟當初小米汽車出現事故之后,雷軍可是親自下場回復了。
但這起事故中,特斯拉堅稱事故的發生是因為駕駛員未能及時反映,而不是人家的車質量有問題。
按道理來講,人家說的確實沒有什么毛病,畢竟你司機因為不當操作出現了事故,你不能將原因歸咎與人家車企身上。
但按照人道主義來講,畢竟是一條人命,特斯拉還是應該對受害者家屬表示一定的慰問與關懷,這樣還是能很好的展現企業的責任感的。
不過這種風氣其實也不能助漲,畢竟小米汽車的事件歷歷在目,如果發生事故就找車企,那么車企什么都別做光處理這個問題都沒時間了,但在了解之后,適當的給予回應,也是應該的,只是這個度該怎么把握,就看車企了。
除了車企和車輛質量問題外,還有網友指出很多特斯拉車主駕駛習慣不太好,常常開得較快,超車行為也比較頻繁,這無疑增加了交通事故的發生風險。
交通安全不僅僅是靠車輛技術的完善,更多時候是駕駛員是否遵守交通規則、是否保持警覺,做到了文明駕駛。
只有在每一位車主都嚴格遵守交通規則的前提下,車輛的安全性能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發揮,避免不必要的事故發生。
最后就是網友離不開的話題,油車和電車哪個更安全,電車作為新興產品,很多人認為技術還不成熟,安全性能比不上油車。
對此有些理智的網友則評論稱,無論是油車還是電車,安全最終還得依賴于駕駛員的素質,無論車輛有多么先進的技術,駕駛員始終是責任的承擔者,保持專注、遵守規則才是確保安全的關鍵。
信息來源: 特斯拉高速服務區追尾大貨車,現場慘烈!駕駛艙被擠壓變形,知情人稱司機“當場就不行了” 揚子晚報 2025-05-2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