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門市蓬江區杜阮鎮的田間地頭,一顆顆碧綠飽滿的杜阮涼瓜正沐浴著南粵的暖陽。杜阮涼瓜因其獨特的平頂粗粒外形、微苦回甘的風味,以及“只此一地”的產地屬性,成為江門乃至粵港澳地區的一張“美食名片”。近日,在蓬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和杜阮鎮人民政府的推動下,轄區內三家經營主體首次核準使用“杜阮涼瓜”地理標志專用標志,實現蓬江區用標主體“零的突破”,這是蓬江區落實“百千萬工程”的生動實踐,為杜阮涼瓜產業品牌化、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品牌筑基:
讓“土特產”變身“金名片”
翻開《新會縣志》,杜阮涼瓜的種植史可追溯至明朝,民國時期便已蜚聲嶺南。2013年杜阮涼瓜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無公害農產品證書”以及“廣東嶺南特色食品”稱號,2017年獲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21年獲得“杜阮涼瓜”包裝盒外觀設計專利授權。2024年9月,杜阮涼瓜獲江門首張“灣區認證”證書。2025年,江門市蓬江區杜阮鎮上巷涼瓜專業合作社、江門市蓬江區僑鄉匯農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江門市僑鄉匯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申請“杜阮涼瓜”地理標志專用標志,實現蓬江區“零的突破”。
維權護航:
給地標穿上“法律鎧甲”
隨著“杜阮涼瓜”品牌價值持續攀升,時有外地商戶冒充“杜阮涼瓜”,品牌維權之路充滿挑戰。杜阮鎮聯合區市監局、區檢察院等有關職能部門開展專項整治行動,織密知識產權保護網。發揮江門產研院省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網點支撐作用,協助杜阮鎮收集“拼多多”“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涉嫌侵犯“杜阮涼瓜”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或虛假宣傳的線索,輔導3家種植合作社辦理杜阮涼瓜地理標志商標使用許可備案。自2022年至今,區市監局依法處理涉嫌杜阮涼瓜侵權線索近百條。此外,舉辦“杜阮涼瓜”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授權許可簽約儀式暨知識產權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專題培訓會議,對“杜阮涼瓜”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規范使用、完善索證索票制度等內容進行講解,保障杜阮涼瓜產業健康發展。
三產融合:
小涼瓜做出“大文章”
積極推動杜阮涼瓜供港蔬菜種植基地備案,以“灣區標準”倒逼品質升級;建成現代化涼瓜種植基地近百畝,全鎮種植面積約650畝,年產量約200萬斤,田頭收購價8元/斤,部分特優涼瓜零售價達15-18元/斤,年產值2000萬元。扶持培育涼瓜深加工企業,聯合科研機構,研發涼瓜健康膳食等高附加值產品,推動二產對一產的賦能升值。蓬江區創新推出“杜阮涼瓜”地理標志品牌活動,包括杜阮涼瓜美食文旅活動、“涼瓜研學季”活動等,聯動江門市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中心組織和精心設計“從田間到舌尖”沉浸式體驗路線。通過涼瓜種植研學、采摘體驗等特色項目,吸引親子家庭走進田園,在農事互動中深化地理標志認知,提升“杜阮涼瓜”品牌知名度。創新打造“涼瓜+”產業生態,建成杜阮涼瓜田園綜合體、博覽館,推出涼瓜宴、涼瓜茶、涼瓜文創茶點等“網紅爆款”產品,聯動叱石風景區、蘭石公園打造旅游環線,推動“地理標志杜阮涼瓜風情展廊”建設,促進三產協同發展,產業鏈年產值近1.3億元,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未來展望:
續寫產業新華章
從僑鄉的地標作物,到國家地理標志的現代農業品牌,杜阮涼瓜的產業升級之路,是蓬江“土特產”蛻變的縮影。蓬江區以地理標志品牌建設為基礎、以地標保護為核心,以三產融合為路徑,以文化賦能為靈魂,讓小小的涼瓜,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將“苦”瓜結出“甜”果。下一步,蓬江區將繼續深化品牌戰略,以“百千萬工程”為抓手,加大維權保護力度,推動產業創新升級,進一步提升杜阮涼瓜品牌影響力。
編輯 | 蓬江發布編輯部
來源 | 蓬江區市場監管局、杜阮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