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事成雙!文明之風拂面而來
日前
就在廈門榮獲“全國文明城市”
七連冠之際
廈門海滄延奎實驗小學
榮獲第三屆
“全國文明校園”榮譽稱號
全廈門只有它跟廈門第六中學
獲此殊榮
這是海滄學校
首次獲得國家級文明名片
延奎實小憑借獨具特色的“唯美教育”理念與全方位育人實踐脫穎而出,這一殊榮不僅是對學校辦學成果的高度認可,更是對全體師生深耕文明校園建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詮釋。
唯美潤心,向美生長
延奎實小
是如何培育文明新風的?
一起來看看他們的秘訣
PART.01
德育浸潤,多維賦能
培育新時代“五美學生”
如何擦亮青少年的文明底色?學校以全員、全方位、全程育人為理念,以《行為規范72條》德育校本課程為抓手,注重培養學生“善”的品質及文明禮儀和行為規范,讓德育融入日常。
其中,“我是小袋鼠?垃圾不落地”環保項目獲評“全國100個最佳志愿服務項目”,自2014年起,學校由學生帶動家庭,家庭影響社區,累計開展環保主題活動近千場,參與學生超萬人次。
勞動教育方面,學校推進“兩育”課程,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勞動教育,開辟“農耕園”等實踐基地,學生親手種植植物、制作閩南傳統手工藝,相關案例獲評福建省勞動教育特色項目。
農耕園
制作閩南傳統手工藝
近年來,學校涌現出4位福建省高考狀元、1位廈門市高考狀元等優秀學子,更有1人獲評“廈門市新時代好少年”,形成“榜樣引領、人人爭先”的德育生態。
PART.02
文化傳承,藝術融合
打造閩南特色“美育名片”
說起延奎實小,就不得不說到民樂團這張名片。
學校以“各美其美 美美與共”為文化內核,開發民樂、歌仔戲等傳統文化課程,成立民樂團,是海娃民族樂團的基礎,多次舉辦民樂新年音樂會、民樂下鄉村活動,民族樂團獲教育部第六屆、第八屆藝術節一等獎、第九屆世界民樂團展演金獎,受到“中央電視臺”文化十分欄目報道。
除了民樂,學校還開設管樂、舞蹈、合唱、射箭、人工智能、編程、創客、掐絲琺瑯等60多項社團活動,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
推進閩南文化進校園,培養學生愛國愛鄉情懷,歌仔戲兩次受邀參加“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展播。
歌仔戲《雜貨記》參加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寶貝亮相》欄目展播
在這里,還有學科節、科技節、藝術節、閱讀節、運動會、足球節等豐富的活動,學校積極踐行“五育融合”的教育模式,豐富校園文明的畫卷。
PART.03
環境育人,智慧護航
構筑平安和諧“成長樂園”
漫步校園,全市倡導首個“垃圾不落地”理念的“袋鼠文化長廊”、鐫刻30年教育史的“初心館”、閩南紅磚厝風格的“閩南人家”等特色空間星羅棋布。
2024年,獨具特色的三有文化長廊和閩南文化長廊相繼落成,成為文明活動的新陣地。
閩南人家
三有文化長廊
學校提升校園文化形象,發揮環境育人功能,除了新建成的長廊,還有黨建中心、體驗中心、實踐中心、藝術中心、閱讀中心、運動中心等,每天,各種傳統文化教育主題、環保宣講等活動在這里開展,學校無償開放這些空間供社團、親子互動使用,文明之花在校園里綻放。
今年
是延奎實小建校30周年
學校黨總支書記易增加表示
“全國文明校園”既是榮譽更是責任
廈門海滄延奎實驗小學黨總支書記易增加:今后我們要以建設文明校園為契機,鞏固并提升文明創建成果,從家校輻射到“教聯體”。其次,深挖文明創建素材,提升綠色環保、生態文明、身心發展等建設,深化行為規范72條、垃圾分類讀本、民樂時光等校本課程,傳播正能量,把文明創建融入黨建工作、融入課程課堂、融入實踐活動、融入校園文化,以教師的修德、修能、修心的“三修”精神,培育“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三有”時代新人。
在文明校園創建之路上碩果累累,但延奎并沒有停下腳步。副校長邱曉蘭表示,目前學校正以建校30周年為契機,進行以“代代相傳,美美與共”為題的黨建德育品牌申報,接下來將以省級教育成果獎推廣交流、唯美校園“走透透”等豐富多樣的形式,探索文明校園建設的長效機制,為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延奎智慧”。
點贊、在看、轉發
大伙兒互相提個醒
一審:鄭鎘鎘
二審:王慶平
三審:莊梅芳
資料:延奎實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