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藏醫學開始走進人們的視線,許多病癥通過藏醫治療得以痊愈,其中包括不少疑難雜癥。這些案例讓藏醫學名聲大振,在青海西寧市還有一座專題博物館——青海藏醫藥文化博物館,專門介紹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青海藏醫藥博物館是世界唯一藏醫藥主題博物館,位于城北區生物園區經二路,展館外觀融合了漢藏兩族建筑特色,大面積綠色玻璃映襯出藍天、白云和周圍山巒,或許也蘊含著藏醫藥來自自然的寓意。
館內珍藏展示了7萬余件文物,其中包括2003件國家珍貴文物,分南北兩館,北館包括藏醫史、曼唐器械等六大展廳,詳細介紹了藏醫學的千年發展歷程、重要典籍等內容。南館包括絲綢之路、青藏高原文明等展廳,更偏重歷史文化介紹。
藏醫學歷史悠久,和中醫學、西方醫學、印度吠陀醫學并稱為“世界四大傳統醫學”。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的象雄時代,而在公元八世紀藏醫就已經可以進行包括開顱手術在內的復雜外科手術,比西醫要早1000多年。
展廳中展示了藏醫問診、手術、制作藥品時所用的醫療器械,單是藥勺種類已足夠人眼花繚亂,木、銅、鐵、合金、玉、骨等不同材質有不同功用和特色。
精美的曼唐展廳是館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從病癥、治療、飲食等方面介紹了藏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曼”在藏語中指“醫”或“藥”,“唐”是唐卡的簡稱,曼唐指藏醫藥唐卡,是一種卷軸畫,主要用于教學,這種方式不僅簡單易懂,而且容易記憶,可以說是非常特別的教學方式。
《四部醫典》是藏醫學理論的奠基之作,有“不讀《四部醫典》,不可為人醫”的說法。這部作品成書于8世紀,書中記載了200多種食物的功效,911種藥材、2285種配方、1616個病種及治療方法。2018年,《四部醫典》成功入選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
由于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藏歷不同于人們熟悉的陰歷和陽歷計法,將一年以兩個月為一季,分成六個季節,分別是初冬、隆冬、春季、夏季、熱季和秋季,就像中醫中的四時養生法,藏醫學也有獨特的養生方法,人們的飲食作息會隨季節變化而不同。
館中的哲蚌時輪大佛塔為原塔等比例縮小的仿制品,原塔相傳是在公元前881年為迎請佛祖傳授《時輪經》而建。仿制塔高2.5米,重達1噸半,浮雕生動精致,鑲嵌了珊瑚、綠松石等,看上去金光燦燦,華麗精美。
對很多人來說藏醫學總帶著一些神秘色彩,如果對這門古老的醫學好奇,一定不要錯過西寧的青海藏醫藥文化博物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