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G動畫領域,AI驅動的3D生成技術經歷了多個階段的探索和瓶頸期。
早期的3D生成模型(如3D-GAN、ShapeNet)能輸出基礎幾何,但拓撲混亂、UV缺失,幾乎每個模型都需要手工重頭處理,無法直接用于動畫或渲染;AI可以模仿藝術風格(如CycleGAN轉換2D到3D),但缺乏如PBR材質、法線貼圖等精確的物理屬性,也限制了其生成結果在實際生產流程中的直接應用。
近來業界普遍采用“中間層工具+人工干預”的過渡性解決方案,試圖在AI生成能力和傳統3D制作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但這種“AI初步生成 + 人工精修”的服務模式, 仍需耗費大量時間進行人工調整后,才能進入主流DCC軟件的管線;多數AI材質生成,雖能快速創建貼圖,但缺乏非破壞性編輯,修改時要從頭生成整個材質集,導致版本迭代困難、資源浪費嚴重。
雖然但是,AI 3D生成工具這幾年的發展還是相當迅猛的。去年的時候,編編曾針對市面上幾款呼聲比較高的AI建模工具做了一期評測。
當時,人工智能生成3D平臺Tripo,因為AI技術先進、界面簡潔直觀、操作便捷高效,很是得辦公室小伙伴們的青睞。
從上次的測評結果來看,AI生成3D模型的技術雖然尚未達到非常成熟的階段,但發展速度已經十分引人注目。當時小編還和伙伴討論,隨著算法的持續優化和技術不斷進步,AI在3D建模方面的能力無疑會越來越強大,效果也會越來越牛。
想過它發展快,但沒想到它發展這么快。才過了一年,Tripo就又給了新驚喜,發布了全球首個AI驅動的一站式3D工作站-Tripo Studio。傳說中能夠真正理解3D建模專業流程的AI工作臺,深度融合Tripo核心算法套件,覆蓋從模型生成、材質貼圖到骨骼綁定全流程。
在CG技術的實際應用過程中,行業對于其他各類3D生成算法工具的探索,普遍面臨“模型即終端”的限制。這也使得大多數同類工具,難以直接融入動畫的工業化制作流程,仍需要大量人工干預與調整才能滿足生產需求。
相較之下,Tripo Studio的出現,讓3D AI生成進入“端到端可用”的新階段,其核心優勢在于通過拓撲結構優化、智能貼圖生成以及部件級編輯等關鍵功能模塊的協同配合,使輸出模型能夠無縫對接游戲開發、工業設計等多種應用場景,真正實現從生成到落地的全鏈路效率躍升,有效解決了困擾業界已久的AI生成3D模型難以直接融入生產管線、需要大量人工修復和調整的行業痛點。
廢話不多說,這就帶大家來看看Tripo Studio到底能有多炸裂:
亮點功能
一、智能部件分割
Intelligent Segmentation
復雜模型也能輕松應對,只需一鍵點擊即可實現自動拆解,系統會根據結構特征將模型精準分割為多個可編輯區域,大大提升建模、編輯的效率和自由度。
如果用戶對默認的分區效果不滿意,只需拿起筆刷工具,隨時自由調整選取范圍,靈活修改每一個細節區域,真正做到精準掌控每一處細節。
Tripo Studio的智能分割功能,能夠幫助用戶快速理清結構邏輯,同時保留高度的手動調整空間,在AI輔助和自主創作之間找到完美平衡,讓創作更加隨心、高效!
二、貼圖魔法筆刷
Pipeline.Magic Brush for Texture Generation
只需要輕輕一“涂”,AI就能立刻識別并自動完成風格化紋理遷移。無論是什么風格,都能根據操作智能匹配,讓模型瞬間呈現用戶想要的藝術效果,所見即所得,直觀又高效。
貼心的視角鎖定模式,讓用戶可以專注于當前視角下的貼圖區域,精準修復細節瑕疵,避免誤改影響其他區域。
更厲害的是,這個新功能還能和智能部件分割配合使用,輕松實現對特定區域的精細化調整,比如給角色一鍵“換臉”、“換衣服”,甚至是微調某個小部件的細節。“指哪改哪”,真正做到局部精修自由~
三、智能低模生成
Smart Low Poly
在追求高效渲染的場景中,模型的“輕量化”顯得尤為關鍵。Tripo Studio的AI自動優化功能,能夠在保留模型整體輪廓和關鍵細節的前提下,智能簡化復雜的網格結構,大幅降低面數,讓模型更加“輕盈”。
不僅提升了運行性能,還保證了視覺表現力,尤其適合用于游戲開發、AR/VR體驗以及各類實時交互場景。
四、萬物自動綁骨
Auto-Rigging
無論是人類角色、動物形態還是復雜的機械結構,Tripo Studio的AI智能一鍵綁骨功能都能自動適配任意角色比例與構造,智能識別模型特征,快速生成合理的骨骼系統。
大大降低了動畫制作的門檻,創作者無需手動進行繁瑣的骨骼綁定,就能輕松實現角色的動態表現,即使是結構特殊的生物或機械模型,也能精準匹配運動邏輯,顯著提升從建模到動畫的整體工作流效率。
當然,說的再天花亂墜,到底好不好,有多好,也只有試過才知道。為了給我的小伙伴們打個樣兒,小編已經先試為敬了。
先來文生圖一只可可愛愛的小怪獸,感覺比起去年測評時,Tripo的進步不止一點:生成的模型更加美觀細膩,紋理精度肉眼可見好了許多,毛發處理也是相當到位,沒有出現太多穿插和融合錯誤。
接下來咱們就正式進入重頭戲,體驗一把4大黑科技亮點功能。
先來看看智能部件分割,這個功能簡直不要太方便,可以將生成的模型一鍵自動拆分成多個部分,拆分后不同部件會顯示為不同顏色,一目了然。
這里可不是拆完就不管了,如果你對拆分的效果不甚滿意,下方還設置了畫筆功能。只需使用畫筆涂抹想要添加/移除的部件(涂抹時邊緣不用太細致);或者用取色器點擊想要調整的部件,進行添加/移除,點擊保存即可。
再來看看貼圖魔法筆刷,首先在左邊輸入想要生成的紋理或者直接根據圖片生成紋理,然后將模型調整到需要修復的角度(生成的紋理效果取決于調整的角度),點擊生成紋理。
之后就可以根據生成的紋理,直接使用筆刷對模型進行靈活修改。可以看到,整個操作直觀高效,無需再花費大量的時間手動畫紋理。
相比傳統的流程,現在只需要輸入想要的風格或描述,Tripo Studio就能快速生成匹配的紋理,再通過筆刷對模型進行局部調整,輕松完成細節優化,省去了大量手繪的時間和精力。
Tripo在此之前就已經可以對生成的模型進行重拓撲,小編還真的挺好奇升級后的智能低模生成效果呢。
先來看看,這是模型生成后,未進行任何調整的狀態,
這是使用智能網格簡化功能后的狀態,可以看到通過智能低多邊形處理后,網格布線更加整潔有序。
在保留觸角、耳朵等關鍵細節的同時,減少了冗余多邊形,身體部位的網格密度被合理簡化,更符合實際生產流程中對性能、動畫友好性和藝術可控性的要求。
說到這,小編要再點名表揚一下壓軸黑科技-自動綁定骨骼。此前生成模型后,還需要將其導出到其他軟件進行骨骼綁定,特別是面對非人體結構的異形模型時,往往要手動進行調整,操作復雜又耗時。
到了Tripo Studio這里,無論生成什么樣的模型,都不用再為此煩惱了,不僅內置了自動綁定功能,還支持各種復雜形態模型的綁定操作,綁定完成后系統還提供多種預設動畫供用戶選擇。
點選、拖拽,“一鍵上骨”, 輕松實現角色動作設定。
其實,除了上述的核心功能外,Tripo Studio還有不少“隱藏”寶藏技能,如白膜自動貼圖、風格化貼圖遷移、智能結構識別&部件補全,以及批量模型生成等等,有待小伙伴們慢慢挖掘~
過去,AI生成的3D模型需要數小時甚至數天的修復才能進入生產管線。如今有了Tripo Studio,直接讓AI 3D生成從“玩具”華麗轉型成了“工具”,真正實現了端到端可編輯、PBR材質、動畫友好拓撲等物理準確,以及管線兼容。
這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CG工作流的范式轉變→AI不再只是“創意輔助”,而是真正融入了生產管線,讓藝術家能更專注于那10%的創造性決策,而非90%的重復勞動。
值得一提的是,VAST團隊在此前開源項目TripoSF的技術積淀基礎上即將發布Tripo 3.0版本,新版本將在高精度建模領域迎來更大突破。
通過算法迭代進一步提升模型細節表現力,這種從開源技術向商業產品持續演進的發展路徑,不僅體現了Tripo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穩健性和可靠性,也展現了其在3D生成領域的長遠戰略眼光和技術創新潛力。
心動了是不是?那還不趕緊登錄官網 https://www.tripo3d.ai/,體驗一下~
THE
CG
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