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解讀:最新《關于推廣應用電子憑證會計數據標準的通知》
來源:龍教授空間
一、發布背景
2025年5月19日,財政部聯合八部門發布《關于推廣應用電子憑證會計數據標準的通知》(財會〔2025〕9號),聚焦解決電子憑證"四難"問題(接收難、報銷難、入賬難、歸檔難),通過統一技術標準推動全流程無紙化處理,實現提升會計數據質量、降低社會資源消耗、防范財務造假的政策目標。
事實上,早在2024年修訂發布的《會計法》和同年出臺的《會計信息化工作規范》(財會〔2024〕11號)與《會計軟件基本功能和服務規范》(財會〔2024〕12號),就已經確立了電子會計資料與紙質憑證的同等法律效力,并要求會計軟件在3年內完成適配升級,構建起了電子憑證標準推廣的制度基石。
二、發布對財務領域帶來的影響
從政策發布的價值來看,顯而易見的是實現會計核算全流程無紙化處理,降低交易成本。從綠色低碳角度來看,電子憑證全流程無紙化處理具有顯著的環保效益。減少紙張消耗和降低碳排放,也契合新質生產力發展目標。但我想表達的是,它對現有的財務領域影響重點在哪里?最重要的還是推動了財務數字化轉型與未來的智能財務應用。
01 會計職能的拓展與升級
該標準的推廣順應了數字經濟發展趨勢,使會計數據從傳統的事后財務記錄載體轉變為重要的基礎數據資源和未來創新的引擎。財務工作不再局限于簡單的核算,而是向數據分析、決策支持等更高附加值的職能拓展。通過對電子憑證數據的深度挖掘與分析,財務人員能夠為企業戰略決策提供更具價值的信息,實現會計職能從“記錄價值”向“創造價值”的轉變。
02 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要求單位會計軟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升級,以適配電子憑證會計數據標準,這一舉措有力推動了各單位會計信息化建設。從硬件設施的更新到軟件系統的優化,從人員技能的培訓到管理制度的完善,各單位在會計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和建設力度會因此不斷加大,信息化是數字化的基礎,也為財務數字化轉型構建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和制度保障。
03 財務數據中臺建設的推進
統一的電子憑證數據標準從源頭上規范了數據格式和內容,確保從業務端及外部進入財務數據中臺的電子憑證數據準確、完整且規范。通過對數據采集、傳輸、存儲等環節的嚴格把控,有效減少了數據誤差和不一致性問題,為財務數據中臺提供了高質量的數據輸入,保障了數據中臺的運行效率和分析結果的可靠性。
04 數據集成與共享的強化
該標準打破了不同系統、不同類型電子憑證之間的數據壁壘,使得各類電子憑證數據能夠按照統一標準順利接入和集成到財務數據中臺。實現了數據在不同部門、不同系統之間的共享與互聯互通,為企業進行全面的數據分析和挖掘提供了豐富的數據資源,有助于企業發現潛在的業務規律和價值增長點。
05 高質量數據驅動智能應用
電子憑證會計數據標準的應用,為智能財務體系提供了可靠的數據支撐。來源合法、信息真實且可交叉驗證的電子憑證數據,能夠滿足財務機器人、數據分析模型等智能應用對數據質量的嚴格要求。例如,基于準確的電子憑證數據,財務機器人可以更精準地執行財務核算任務,數據分析模型能夠更準確地進行財務預測和風險預警,提升了智能財務應用的效能。
06 自動化流程與智能化融合
電子憑證全流程標準化、無紙化、自動化處理與智能財務體系的自動化流程高度契合。從電子憑證的自動識別、驗證,到入賬、歸檔等環節,均可借助智能技術實現自動化操作。同時,結合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技術,智能財務體系能夠不斷優化處理流程,實現對復雜財務業務的智能化處理,進一步提高財務工作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三、如何應對變革 01 信息化建設與實施
制定升級規劃:各單位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詳細的會計軟件升級和信息系統適配規劃。對于信息化基礎較好的大中型企業,可選擇自主開發或定制化解決方案,實現與電子憑證開具分發平臺的直連,完成電子憑證全流程自動化處理;中小微企業則可依托財政部提供的免費工具包,或借助第三方云服務實現系統改造。
加強系統集成:注重現有業務系統與電子憑證處理系統的集成,確保數據的順暢流通。行政事業單位要做好與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的對接,實現電子憑證的集約化、批量化歸集;企業需打通采購、銷售、財務等系統之間的壁壘,實現業務財務數據的深度融合。
開展測試驗證:在系統升級和改造過程中,要充分進行測試驗證工作,模擬各種業務場景,確保電子憑證在接收、報銷、入賬、歸檔等環節的處理準確無誤,同時保證系統的穩定性和兼容性。
建立安全制度:制定完善的數據安全管理制度,明確數據采集、傳輸、存儲、使用等各環節的安全要求和操作規范,落實數據安全責任,確保電子憑證數據安全可控。
強化技術防護:采用國密算法對電子憑證數據進行加密傳輸,防止數據在傳輸過程中被竊取或篡改;建立數據災備機制,定期對電子憑證數據進行備份,避免因系統故障、自然災害等原因導致數據丟失。同時,加強對會計信息系統的訪問控制,設置嚴格的用戶權限管理,防止未經授權的人員訪問和操作數據。
加強合規管理:建立電子憑證與紙質憑證的查重機制,避免重復入賬問題,確保財務核算的準確性和合規性。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數據使用行為,防止數據泄露和濫用,保障數據主體的合法權益。
開展專項培訓:財應組織開展針對電子憑證會計數據標準的專項培訓,培訓內容涵蓋標準解讀、系統操作、數據處理等方面,覆蓋財務人員、IT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各單位也應結合自身實際,開展內部培訓,幫助員工掌握新的技術和業務流程。
培養復合型人才:鼓勵財務人員積極學習數字化知識和技能,如數據分析、人工智能應用等,培養既懂財務專業知識又具備信息技術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以適應財務領域數字化轉型的發展需求。
建立激勵機制: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對在電子憑證會計數據標準應用過程中表現突出的員工給予獎勵,激發員工學習和應用新技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財務團隊整體能力的提升。
2024年,我們通過問卷形式調研了664家優質企業,對司庫價值定位、核心職能、流程機制、業務場景、風險管控、數據管理、技術創新、系統建設和金融賦能等全維度進行統計、分析,真實客觀地勾勒當前企業司庫體系全景,持續探索具有全球視野的司庫業務全景和發展特征,發布了《2024中國企業司庫建設調研報告——打造中國式現代化下的企業司庫體系》。
專題推薦
「風險管理」
司庫風險管理金控公司風險管理公司銀行風險管理第三方風險管理
「財資管理」
管理辦法新規解讀 交投集團財務公司 鞍鋼財務公司 國家能源集團財務公司 格力財務公司 光明財務公司
「跨境資金池」
中化財務公司 通用技術集團國藥集團中國誠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