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 端午節
包粽子、賽龍舟、掛艾草
這些端午習俗肯定少不了
其實除了這些全國性的習俗
海南許多地方還有著不為人知的小習俗呢
這么多有趣的習俗你都知道嗎?
洗龍水
海南許多地方都有著洗龍水的習俗。有這么一個說法,端午節這一天,天上的龍會下到凡間,從地上所有的水中經過,龍經過后,水沾染了龍氣也就成為龍水,用來洗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不長痱子,也不得皮膚病。記得小時候“洗龍水”是洗頭發,靠近海邊的朋友就去海里耍一耍。
做 公
“做公”其實就是祭祖,海南瓊北地區有端午節祭祖的習俗。端午節當天早晨,人們就準備好雞、蛋、五花肉、魚、酒、米飯等上香祭祖。做公習俗是世代相傳的,無論節日大小,人們總不會忘記祭拜逝去的先人。
立雞蛋
海南部分地區有立雞蛋的習俗。相傳端午節當天正午,是陽剛正氣匯集之極,平日不易豎立的雞蛋在此時可直豎在地上。如果在端午節當天正午的時侯能將雞蛋直立起來,表示未來的這一年會有好運的到來。 其實原理是于端午節當天,當太陽直射北半球,太陽引力與地心引力相互拉扯,恰巧形成兩股反方向的拉扯力量,從而作用在雞蛋上,就容易使蛋直立起來。
躲端午
在東方市,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還有“躲午”避災的說法。傳說,五月初五的中午是個不吉利的時段,這個時間未滿周歲的孩子要到姥姥家過端午,稱為“躲午”,意為有外公外婆的保護,即躲開妖魔鬼怪的侵害。
系五彩線
五月初一,東方市民為了迎接端午節即將來臨,每家每戶都會到市場上買“五彩線”回去給家里的小孩系上,以圖個吉利。相傳,生母給孩子系“五彩線”代表東西南北中五方神力,從各方面來共同抵御災病,以保健康平安。一般五彩線都是系在的孩子的手臂、腳趾頭、手指頭上,等到五月初五洗過“龍水”才可以脫掉。
不送粽
同樣是在東方市,有些地方還有一個“不送粽子”的習俗。人們從五月初四上午就開始包粽子,一般都是在中午前包好。相傳農歷五月初四包粽子,是為了在農歷五月初五把煮好的粽子拿來“祭祀”以表示對先人的尊敬。在這里,粽子是不能隨便送人的。若這一年哪戶人家有家人離世,這戶人家端午節是不可以包粽子的,這種情況親朋好友才能給他們送粽子。
放風箏
萬寧放風箏活動具有歷史傳統,和樂樂群村端午節有放蜈蚣風箏的傳統。端午節前后是最佳時間,尤其端午節那天更熱鬧。人們祭罷祖先、吃過節飯,洗過艾水浴,便群出郊外觀看放風箏。
喝鷓鴣涼茶
鷓鴣茶又稱端午茶、五月茶。萬寧人吃粽子后,都要喝鷓鴣茶解油膩,幫助消化。另外,農歷五月游山玩水的人,擋不住熱氣的侵襲,喜歡喝鷓鴣茶解渴消暑。鷓鴣茶是解渴消暑的佳品。
染指甲
在定安、瓊中等部分市縣,端午節會給女孩子染指甲。把指甲花搗碎,放在指甲上,再用特有的葉子包住,用包粽子的麻繩綁好。關于端午染指甲,還有著這樣一句俗語“五月端午染指甲,蝎子蟲子不咬娃”。
游 公
在陵水的部分地方,村民還會自行組織“游公”活動,即抬出本村的“公”(在陵水,基本上每村都有鎮守本村的神像,當地人俗稱為“公”。)安放在漁船上在陵河下游巡游,據老一輩的人說這是為了驅趕河里不干凈的“東西”。部分村子甚至“游公洗澡”,煞是奪人眼球,充滿了地方特色。
穿新衣
陵水當地還有一習俗就是端午穿新衣,沐浴完后都會換上新衣服,寓意辭舊迎新。歡歡喜喜換新衣,就像過大年一樣。
什么?
問我端午節要吃什么呢?
海南人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外
當然還要吃
“雞”
海南的小伙伴們
你們端午節除了吃雞外
還有哪些特定食物?
海南80后 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