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初,著名學者梁漱溟突然從線坐著敞篷汽車跑到延安找毛澤東,這事兒讓許多人吃驚。要知道,他原本是蔣介石的“座上賓”,對共產黨抱有偏見,這次卻要“考察共產黨是否真抗日”。
一、從質疑到改觀
梁漱溟曾批評共產黨“只會搞破壞”,但全面抗戰爆發后,他親眼看到國民黨官員貪腐、軍隊潰敗;而延安卻傳來消息:毛澤東和農民種地、官兵吃一鍋飯、學生兵挖窯洞搞生產。他決定親自去延安驗證:“這群人到底是‘赤匪’還是真救國?”
二、六天六夜“吵”出答案
在延安,毛澤東連陪梁漱溟聊了六夜,兩次是通宵達旦。兩人曾拍桌子爭論——
1.中國會不會亡國?
梁漱溟憂心日本武器先進,毛澤東笑著算賬:“咱們四萬萬同胞耗得起!時間在我們這邊!”(這思路隨后毛澤東寫在了《論持久戰》)。
2.該不該搞階級斗爭?
梁漱溟捧出自己所著《鄉村建設理論》,說中國農村是“職業分途”,地主佃戶相互依存;毛澤東當場反駁:“陜北地主收租逼死人,這叫‘人吃人’!”兩人爭到拍桌子。然后,毛澤東送他馬克思的書“補課”。
但吵歸吵,梁漱溟后來說:“(我)愈問愈驚,(毛澤東)多有出人意表者”。同時,他也被延安的景象所震撼了:干部穿補丁衣抽旱煙,士兵開會敢頂撞領導,連小孩都喊著“打鬼子”。為此,他由衷地感慨說:“延安把抗日刻進骨頭里了!”
三、一段跨越20年的緣分
其實,梁漱溟與毛澤東兩人早有交集——毛澤東的恩師楊昌濟(楊開慧之父)是北大哲學教授。1918年,毛澤東在北大當圖書管理員,借住在楊家。一次梁漱溟來訪,兩人見過一面。20年后,他們在延安再會,毛澤東調侃說:“當年你給我開過門呢!”
梁漱溟驚愕,隨即回答:“哪想到開門的是未來主席!”
四、知識分子的覺醒
這次延安之行,完全改變了梁漱溟對于毛澤東和中共的印象。離開延安后,他寫文章盛贊共產黨“真抗日”,痛批國民黨“假救亡”。晚年他坦言說:“我不贊同階級斗爭,但中國要活命,只能選延安的路。”
這場“書生考察”,是民族危亡下中國知識分子的覺醒。梁漱溟與毛澤東的爭吵,不僅是理念之爭,更揭示了“救中國”的力量所在:黃土地上的破棉襖,遠比西裝革履的官邸更有生命力。次年,梁漱溟發起組織了"統一建國同志會",第三年,他又參與發起"中國民主同盟",從此梁漱溟成為了中共的堅定盟友。
陳冠任暢銷書《大河向東:他們為什么凝聚在毛澤東旗幟下》精彩記述了20世紀的那些時代精英們追隨毛澤東的全過程,該書與《大河向東:他們為什么追隨毛澤東》已經熱銷100多萬冊,為近來年少見的紅色歷史暢銷書。(友情提示:該書已有盜版,請到正規渠道購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