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七七,前美股上市公司市場總監,深耕母嬰行業12年了,努力工作的同時和13歲的兒子“糖球”斗智斗勇。育兒和教育的路上,咱們一起切磋吧~
01
去年春節前,有一天晚上我和糖球正在看書,糖球突然問我:
“媽媽,咱家有錢嗎?”
我放下正在看的書,看著他說:“也就夠吃夠喝吧。”
糖球顯然不滿意,追著問:“那能不能給我看看,咱家到底有多少錢啊?
我笑著打趣,說:“不行,那是我和你爸的隱私,不能隨便告訴你。”
這個問題我之前就想過,總有一天他會問,但是我好奇是什么觸發了他問這個。
于是我問他:“為什么突然這樣問?”
“我同學說他家前段時間賣了一套房子,賣了一千萬,所以我想問問咱家有多少錢。”
。。。。。。同學之間都能聊這些了嗎?
幸虧沒告訴他家里有多少錢,不然寒假結束是不是他們全校都知道了?
關于家里的財務情況,說“有錢”,怕孩子心里生出優越感;
說“沒錢”,又怕孩子自卑、焦慮。
糖球這次提問除了好奇心外,恐怕還有那么一點“對比心理” 在作祟,一定得好好對待。
我斟酌了一下,認真地回應他:
“咱們家不是特別富有的家庭,但咱家能讓你吃得好、穿得暖,支持你學習等等,這些正常開銷都沒問題。爸爸媽媽也一直在努力工作。我們不算多有錢,但咱們的生活是穩定的。”
這番話給了他一個“安全的心理錨點”。他點了點頭,似乎安心了許多。
02
借著聊到財務話題的契機,我干脆決定對糖球的零花錢進行“改革”。
“這馬上過年你又要收壓歲錢了,”我說,“今年我們試試新方法。壓歲錢我們拿出三分之一給你作為全年的零花錢,剩下的三分之二我幫你理財,你覺得怎么樣?”
糖球每年會從長輩那兒收到一些壓歲錢
“你幫我理財,利息會給我嗎?”
我笑了:“當然,你的壓歲錢一直在你自己的銀行卡名下呀,產生的利息自然也是你的。”
糖球有一張屬于他自己的銀行卡
“好,那可以。”
我接著補充:“還有三分之一的壓歲錢給你當零花,這個媽媽要提前和你說好,這個錢是你一年的零花錢,包括買學習用品,給家人或者同學買生日禮物什么的,都要從這里面出,如果你提前花完了,媽媽不會再多給你錢了。到時候你和小馬(糖球的朋友)他們出去玩,你就啥都不能買了。”
他緊張地看著我說:“啊?那要是不夠花怎么辦呀”
“你可以先想一想自己做個規劃,我幫你把關,我們一起分析下這個零花錢怎么合理的花。”
03
說起來,在這之前,我們給糖球零花錢都是每周給一次,每次給的錢不多,他花錢基本也沒太多的計劃。
今年我決定升級難度,試試把一整年的零花錢一次性給他,讓他練習“年度預算”這個更高階的理財能力。
糖球想了一會兒說:“首先我要知道我三分之一的壓歲錢是多少,分到每個月是多少?我準備留出每個月的零花錢,其他的錢我準備存在余eb里。”
我很驚奇的看著他問:“你知道余eb?”
他說“知道呀,我之前就有錢放在里面了,只不過利息很少,也就幾毛錢。”
“你怎么知道這個的?”
“我們很多同學都這樣。”
這確實是我沒想到的,看來他已經稍微有了點理財的小想法。
我對糖球能想到把錢按月劃分很欣慰,但我還是繼續提醒他:
“你有沒有想過,有可能某個月的開銷比別的月份更高呢?比如家人和朋友過生日,或者假期你們幾個孩子出去玩?”
糖球有幾個關系很好的發小
一般他們出去玩時,糖球的花銷就會變多
“是有這個問題,其實我平時天天上學也花不著什么錢,最多就是買點小零食。”
“是啊,所以我建議你還是不要當‘月光族’,適當縮減一下每個月的開銷,留出一些錢當做你的‘應急資金’。等到特殊的時刻拿出來用。”
“那我覺得我可以把錢分成15份,每個月拿出十五分之一作為零花錢,剩下的作為應急資金。”
“很好呀。”我聽完忍不住笑了,感覺糖球已經開始理解“計劃、余地、風險”這些抽象的理財概念了。
我還告訴他:“其實爸爸媽媽處理家里的錢,也會分成三份。一份日常花,一份投資理財,一份留作備用。這樣就算遇到什么大事,比如生病、工作變動,咱們家也不會慌。”
圖源:unsplash
通過我的解釋,糖球這次顯然對家里的財務情況理解得更清楚了,看起來整個人放松了許多。
但是很多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更何況糖球還是個孩子。
剛實操沒一個月,就出問題了。
當時正好是寒假,他手頭又有錢,跟朋友們一起去看電影、抓娃娃、買奶茶,還請朋友吃飯,很快一個月的錢就花完了,他就想去動用“應急資金”,跟我說:“媽媽,這錢好不經花呀,這也沒花幾天呀,錢怎么就花完了!下周同學好叫我去玩劇本殺,我能不能動用應急資金呀?”
和朋友出去錢花的很快
我說:“這就是花錢如流水,但是現在才第一個月,如果你就開始用應急資金了,那后面這一年你的錢夠花嗎?如果沒有節制,那以后同學生日邀請你參加,你難道要空手去嗎?”
緊接著我又補充了一句:“當然媽媽說了讓你自己控制,所以掌控權在你自己手上,我只是提個醒,最終還是你說了算。”
糖球不說話了,估計這家伙在權衡利弊。
過了一會跟我說:“媽媽,我下周不去跟同學劇本殺了,但是我想從應急資金里買本書,在家看書吧。”
“可以啊,這個你定。”
通過這次,他也算長了記性,后面花錢就更有計劃了。
04
直到今天,壓歲錢使用已經過去接近半年,他基本按計劃執行。錢沒亂花,也沒有哭窮來找我“補貼”,甚至經常每月還有剩余。“家里到底有多少錢”的問題,他也沒有再提。
但是我知道,它不會就此徹底消失,未來在他成長的不同階段,這個問題還會以不同的方式浮現出來——可能是在同學間的攀比里,可能是在面對人生選擇時的猶疑中。
因為“家里到底有多少錢”,對孩子來說,從來都不只是個簡單的好奇問題。
它背后藏著他對安全感的確認,對家庭位置的感知,也是一種初步踏入社會的方式。
他在問:“我和別人有什么不一樣?我是否擁有足夠的底氣面對未來?”
從這個角度看,糖球的這個問題,其實正是一種“成長的信號”。
圖源:unspalsh
面對這樣的提問,我們家長真正需要做的,從來不是回避、不是敷衍,而是回應——有溫度、有邊界地回應。
不是說“我們家有錢,你別管了”,也不是“我們家沒錢,你別想了”,
而是坦誠地告訴他:
我們家的錢是爸爸媽媽辛苦賺來的,
我們做了怎樣的計劃,來保障這個家的穩定,
而你,也會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學會,如何管理好你自己的人生。
理解了這些,孩子的安全感才會真正建立起來。他才會明白:錢是讓人活得更從容的工具,但從來不是定義你價值的標準。
我希望孩子知道:
你能管理好錢,是因為你能管理好自己。你不亂花錢,是因為你心里有目標、有分寸。你不必和人比較,因為你已經掌握了自己的生活節奏。
我覺得,這才是我們真正希望留給孩子的財商教育。
它不是一門一蹴而就的課程,而是一場長長的陪伴,是父母一點一滴地示范、引導與信任。
這是一個始終“在路上”的過程。
與所有正在努力教孩子學會“和錢好好相處”的老母親們共勉。
你可能還喜歡讀
原創不易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請多多點贊、在看、轉發支持
讓孩子學會和錢好好相處
是為了讓孩子學會掌控自己的人生
姐妹們有商品、育兒等方面的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找“大管家”,她貼心又靠譜,包解決,包滿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