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彤是一名高一年級的女生,因恐懼與人交往前來咨詢。
她自幼身體健康,但進入高中后害怕與人交流,怕別人看見自己,與人講話時緊張,不敢與別人的目光對視,全身發抖。
阿彤覺得別人討厭自己,在別人眼中是個奇怪的人,害怕與男生交往。
阿彤對老師也害怕,上課時,只有老師背對學生時才不緊張。
只要老師看向學生,就不敢朝老師方向看。
她常常因為緊張,對老師所講的內容很難理解。
由于這些問題,她很少去社交場所,很少與人接觸。
她曾力圖克服這個怪問題,用理智說服自己,用意志控制自己,但作用不大。
阿彤:但是我并不明確我要改變的具體理念是什么?我希望您能告訴我應該怎么做,老實說,我很茫然。
阿彤:我已經厭倦了這種生活方式,我想快樂地生活。
我:你說得不錯,但是有點太大了,我們能縮小一下范圍嗎?如何會讓你快樂,你要怎么做?
阿彤說了自己害怕交往的生活史,父母很古板、傳統,經常告誡不許和男孩子來往。
初中時,阿彤見到男女生之間的往來很反感,看見了男孩子就會臉紅、緊張,不知說什么好,有些手足無措。
她暗戀年輕的英語老師,見了該老師,尤其緊張,害怕與該老師眼神接觸,后來英語成績也下降了很多。
阿彤在高中時,有男生明確表示喜歡她,但都因恐懼而不敢與他們交往。
我向她解釋,由于在成長過程中受不要與男孩子來往錯誤認知的影響,見到男女生之間的往來很反感,進一步發展為不敢和男生交往,逐漸發展到不敢與人交往,出現內容泛化。
我告訴她,首先父母對她交往中的禁忌以及灌輸的與男生交往的道德意識,使她的人格中形成了較強的羞恥心,這對人際交往起著阻礙作用。
其次,現在處于青春期階段,一方面有著與男生接觸的愿望。另一方面已經內化了有關男生交往的道德意識,有意無意地使她批判自己的想法,抑制自己的想法。
阿彤:我確實一直認為與男生交往是羞恥的,原來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認知。
阿彤:原來錯誤的認識就是導致我回避社會交往、與人交往緊張的根源。
通過場景重建干預,幫助阿彤體察自己的情緒反應和心理反應,達到能夠自如地進行人際交往,并逐漸擴展到現實行為中。
我:你和你的朋友交流過嗎?
阿彤:可能我在她們面前是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不自然。
我:別人其實不會時刻關注和對你評頭論足。
我在潛意識狀態下找到了阿彤的病理性記憶,上小學時,她有次放學回家晚了,父親以為在外和男生玩耍,就不分青紅皂白打了她一耳光,瞬間臉上疼得像火燒似的,至今想起那件事還很害怕。
我對阿彤的病理性記憶進行重組,她恐懼的情緒下降了許多。
記憶重組干預兩個多月后,阿彤的情緒狀態改善和穩定很多,害怕男生的情況也很久沒有發生了。
阿彤告訴我,其實她以前就是怕和男生交流,覺得羞恥,現在覺得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在班級和男生交流時,緊張和焦慮狀態基本消失,自我感覺心理狀態比較穩定,正逐步擴大與人交往的范圍。
半年后的回訪,阿彤已沒有原來不自然的表現,可以和別人隨心所欲交流,主動參加各種社交活動,學習中討論問題自己敢發言了,干預效果得到很好的鞏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